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阅人记 > 第73章 督军之争

第73章 督军之争

凌邈大帝垂眸思考片刻。

“大将军所言极是,平定科治罕之事,全权由你负责好了。要人给人,要物给物,全国之兵力,均由大将军调配。”他授权周天逸平叛权力。

周天逸起身,拱手领命。

“臣周天逸遵命。”他看着凌邈说:“臣有一事,奏请大帝准许。”

“何事?请讲。”

“此番平叛,臣愿率兵亲征。请陛下授权,讨逆军中不设督军。”

祖鸿达猛然抬眼,直视周天逸。

“大将军的意思是,您此番领兵出征,无需朝廷插手吗?”他干咳两声,问得很直接。

“是的,平叛之事,一切由我做主。”周天逸毫不犹豫说:“各个层次的督军,奏请陛下撤出。”

祖鸿达愕然,面色凝重,深藏忧虑之色。

督军制度乃是祖宗之法,每一支军队都有皇帝亲自委任的督军,作为对军队指挥官的制衡。

督军制度在玄盛帝国军队存在上千年了,怎么可以说撤就撤?

大将军挥师讨逆,如果取消了督军,大帝如何掌握军队的情况?

“大将军,其实督军能给你帮不少忙,也能让大帝及时了解战况,作出正确的决策。”祖鸿达担心没有督军的军队,会成为不受约束的猛兽。

周天逸自然明了祖鸿达的担忧。

“此番出征,情况极为特殊。科治罕并非一般敌人。”他耐心解释,“敌我双方知根知底,两军内部,人事关系错综复杂,双方各有线人,埋在对方军中刺探情报,加之战场形势瞬息万变,我需要独立作出决策。”

祖鸿达面带微笑,固执说道:“督军并不是决策者,他只是大帝和指挥官之间的桥梁,督军制度存在了上千年,我看还是利大于弊呀。”

周天逸察觉到,在他和祖鸿达争执的时候,凌邈大帝只是静听,并不插话。

大帝似乎有意要听一下双方的理由,也许,凌邈大帝更倾向于祖鸿达的意见。

把全国的兵力,交给没有督军监察的大将军指挥,这种风险让任何帝王,都会感到疑虑不安。

“我说过了,这次行动极为特殊。”周天逸感觉耐心在一点一点消失,“为了让行动密不透风,我想把督军这个中间环节拿掉,有紧急情况,我会直接和陛下联系,没有必要用督军做桥梁。”

按照近卫军军规,每个层次的指挥官身边,都有一个督军存在。

这些督军并非行伍出身,而是由内侍总管哈德勒挑选的太监充任。

这些督军认为自己是大帝的钦差大臣,进驻军队后,常常耀武扬威,以势欺人,以此盘剥各级军官,搞得军队乌烟瘴气。

现在战争临近,周天逸绝不容许这帮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督军,留在前线军队滋事。

更何况,他已经查明,各个层次的督军中,有不少人暗中与科治罕勾结。

凌邈大帝静听大将军和宰相争论,好像并不急于表态,因为双方所说,都有一定道理。

大敌当前,凌邈大帝再也无法和稀泥,他必须要有一个明确决断。

在史无前例的行动中,如果取消督军,大将军手握重兵,一意孤行怎么办?

如果继续保留督军,万一因为督军贻误战机,导致科治罕攻克平安城,玄盛帝国的江山,岂不是要终结吗?

凌邈大帝知道自己现在拍板的决策,事关玄盛帝国的存续。

他一动不动凝视眼前两位重臣,大脑飞速运转,以便自己能从两难选择中摆脱出来。

https://guangyinzhiwai.com/book/10513/2628648_2.html

本站地址:guangyinzhiwai.com
最新小说: 大唐:质子十年,率百万大军归来 皇帝群吹逼的我,成了课本神秘人 三国:我马谡只想作死 穿越朱元璋:朱棣,你来当太子 大明,本来想摆烂,结果系统来了 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我在三国骑砍无双 兰芳 大秦:我们刚穿越,你在罗马称帝 从抽卡开始做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