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岳踩着细腻的沙粒,面前是一座幽深的海湾,两边的海岸线向北延伸,好似一只母鸡张开双翅,呵护着港口里的鸡仔。
毫无疑问,这是一处优良的港口,只要身后的苏伊士运河修通,这里就会成为地中海南岸的一颗明珠,光华万丈,耀眼夺目。
河里流淌的不再是水,而是真金白银。
王岳的眼前仿佛出现了千帆竞过的壮观场景……他掰着手指头算了算,按照国内传来的消息,自己的外孙多半已经出世了,当然也可能是外孙女,不过王岳是不在意的。他不光有了妻儿,还有了孙辈。
一粒漂泊的种子,生根发芽,长成大树,开花结果……他不是飘萍,而是实实在在,扎进了土里,骨子里……
和这个时代越是紧密,王岳就越是自豪。
毫无疑问,大明朝已经走上了完全不一样的道路,甚至说整个世界都开始变了……
徒弟兼女婿的朱载基给他写了一封长信,与运河平行,连结南北二京的铁路全线通车在即。
有了这条铁路,只需要三天的时间,就可以从北京赶到南京,半个月时间,就可以完成一万五千兵力的部署。
这些全都是过去不敢想的事情。
不过身为王岳的学生,显然不会轻易满足,朱载基甚至规划着,要修一条复线,而且他还提出了一个畅想,那就是再次迁都应天。
没错!
就是迁都!
当年朱棣把都城从应天迁到了北京,其中的筹算当然是多种多样,不是三言两语能说得清的。
这一次朱载基迁都,却是希望平衡南北。
长久以来,王岳的经营都在北方,天津市舶司、蓟镇铁厂、西山书院……这些最新的东西,最好的人才,都集中在北方。
结果就是北方重工业高度发达,钢铁煤炭的产量都占到了九成以上,冠绝大明……当然了,这样的后果也很明显。
重工业云集,京城人口压力巨大,污染严重,到了冬天,浓烟弥漫,京城的天都是黑的。
朱载基觉得迁都之后,能把大部分的衙门和官员迁到南方,缓解北方压力。
而且朱载基也有独到的见解……其实整个大明,最适合发展经济的,还是南方。
仅仅从气候来看,长江以南,几乎常年能够户外劳作,到了北方却不行,也就是说,同样投入一笔钱干工程,南方只需要北方一半的时间,就能回本,效率相差之大,十分惊人。
光是从铁路修建,就看得出来,淮河以南的区域,分段修建的效率就比北方快了三分之一。
经济学告诉我们,时间就是金钱啊,资金占用也是成本啊!
迁都南京,加大投资南方,毫无疑问是效率更高的选择。而且从国力上讲,大明北方的威胁早就不存在了。
真正可怕的是内部,是南方!
迁都之后,就能加强对南方控制,更好掌握江南人心……
面对这封洋洋洒洒,理由充分的书信,王岳只是哼了一声。
这小兔崽子,也会耍心眼了。
他说的这些都对,迁都应天也不是不行……但毫无疑问,要是让朱厚熜知道,保证又要暴跳如雷。
因为北京是朱厚熜挫败旧臣,独掌朝权的地方。也是他投入最多,最为用心的所在。
相比之下,朱厚熜对江南,更多的则是提防戒备,当然也有人很熟悉江南,那就是朱载基!
他少年时候,以储君身份南下,不但得到了张璁和王阳明的指点,还铲除了江南的世家,确立起强大的威信,他甚至还跑到海南教书,就连岭南也传颂着太子的仁慈。
而且杨慎去了天竺之后,就有一大批理学儒士聚集在朱载基的麾下……其实这么说有点不妥,心学不断发展改变,理学却也不是一成不变。
事实上现在的理学已经吸取了不少心学的东西,甚至也开始提倡技术发明,推崇商业进步,但同时理学也认为过犹不及,对待工商发展要有约束。
从某种角度来讲,朱载基甚至更喜欢理学的主张……当然前提是能表里如一。
迁都应天,摆脱朱厚熜的阴影,朱载基是真的要大干一场了!
“这小子是有点魄力!”
王岳抱着胳膊,微微含笑。
对于眼下的大明来说,只要不出大问题,走向强盛富裕,是没有问题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高枕无忧,相反,盛极而衰的教训,不胜枚举。
任何一个大帝国都有这个毛病,但外部压力消失之后,内部的利益集团就会迅速崛起,侵吞一切利益,魏晋的世家,关陇门阀,无不如是,他们会抢走百姓手里的最后一颗白菜……
毕竟没有外敌的威胁,他们才不需要向穷人妥协。
能暂缓这个趋势的办法不多,通常的经验就是对外用兵,拿海外的利益,来喂养国内贪婪的资本。
朱载基这小子要更聪明一点,他针锋相对,采取了两手策略。
第一呢,朱载基大量向海外派遣官员……这里面有欧阳必进这种被弹劾的,也有很多得到鼓励,自己出海的。不光是官员,还有许许多多学者,凡是大明觉得多余的,全都往外面送。
赶走这些人,就像是给系统定期清理垃圾一般,也免得他们互相勾结,形成顽固的利益集团。
说来也讽刺,这些“垃圾”在别人的眼睛里,可是十足的宝贝,比如……俺答!
没错,就是称雄印度的俺答汗。
同波斯讲和之后,俺答指挥多达二十万骑兵,杀回了印度,很快他清除了莫卧儿帝国的痕迹,建立起自己的统治秩序。
这个统治秩序也非常简单,就是拿南边的印度人去统治北边的印度人,拿东边的印度人去牵制西边的印度人。
当然了,不管怎么折腾,这些印度人的上层,都是一批来自东方的文官,而这批文官又服务于俺答。
这样一来,印度就变成了一个养殖场,厂长就是俺答,东方的文官就成了员工,至于下面的牲畜,按照牛马猪羊来区分,只要没法联合起来,俺答就能高枕无忧。
当然作为一个颇有志向的人物,俺答也清楚光靠着文官控制印度,还是会有风险,他需要一支能够战斗的军队。
为此俺答从自己的部下当中,精挑细选,组织了一支多达十万人的亲军。
https://guangyinzhiwai.com/book/11896/41716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