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
这是安定书院的教学理念。
在凤鸣别院继续修行了三五天,凌云打通两条经脉,在入学的最后期限,走进了这座半封闭的书院。
至于那老道,交给郑三山,跑不了。
等待自己查找到那果实的信息,再决定去不去寻。
时至农历七月初,依旧是艳阳高照,酷热难耐。
但这片山水掩映的空山幽谷之地,却是隐隐传来中气十足的朗朗读书声。
大夏的书院,不同于某个位面明清时候教八股文的书院。
而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以儒家学说为骨,融入法家、墨家、纵横家乃至农家、兵家等学派学说,集古往今来百家学说为一体。
所以,书院中不仅教四书五经,更教射御武道、机关利器、农桑渔牧。
大夏也因此人才辈出,繁荣昌盛,政治、军事、经济,达到了封建王朝的巅峰,远非某个蔚蓝星球的任何王朝所能比拟。
安定书院,占地极广。
除了半山腰那成片的大型建筑之外,山谷各个地方,都有茅舍亭台点缀其中。
按照凌云所了解的,安定书院有学生上千人,教员先生五十余,非秀才不收,非二十以下才俊不教。
凌云这种才学,勉强达到安定书院的入学底线,若是凭真实的才能,肯定是入不了学的,是父母出银千两,这才补了个末学之位。
若是一年之后学业未有增长,要么再补,要么灰溜溜另觅学院求学。
从山门进入,弄好入学登记,安排好住宿,已经是正午时分。
将代表着入学年份的“庚子”二字的木牌挂在腰间,凌云算是真正的成了安定书院的一员。
记忆中,自己在这里读了五年书,得以考中举人,这才离开了书院。
所以,对书院自然是格外的熟悉,也不用去藏书阁瞻仰那浩如烟海的藏书,也不用去机关楼见识那巧夺天工的机关造物,演武场、农桑园、天籁台、纵横学宫,无不了然于胸。
记忆读取吸收后,对书院也就少了那种新鲜感和敬畏感。
在公厨简单的吃过午饭,凌云便找了僻静之地打坐修行灵龟吐息法。
安定书院的教学很宽泛,先生教员们上午讲学,提前三天公布讲学的各种信息,学生们自行择取课堂听讲。下午则是一对一的指点,耳提面命,像凌云这样的学生,没一旬可以向先生教员申请一次,解答疑惑。若是天赋绝佳之辈,这个时间会相应缩短,日日求教也不无不可。
这种教学看似松懈,其实外松内紧,每月一小考,每季一中考,每年一大考,施行的可是末尾淘汰制。
眼见夕阳西下,凌云收了真气,随之将四周以聚灵阵方位布置的玉石收了起来。
被郑老奉为宗师,引为上宾,凌云在布置阵法上,自然不会再吝啬,这种纯净的上品玉石篆刻出来的复杂聚灵阵,可比之前那种一块玉佩施展的聚灵阵高端多了。
不仅聚集的灵气更迅速,量更大,而且并不容易被人感知到。
随身一个聚灵阵,好处多多,就是有点废钱。
吃过晚饭,凌云返回到了住所。
这是成片的房舍,里面的空间不大,一床一柜一书桌,就已经放不下什么东西了。
https://guangyinzhiwai.com/book/13084/31591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