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恭喜!” </p>
郁原明首先道贺。 </p>
“恭喜,恭喜。” </p>
姚道宽也笑着恭喜。 </p>
“第一次见到长安的字的时候,还是去年六月我的老毛病犯了,正好回山城修养采风。那天早晨我到周记去喝羊肉汤,在菜市场口见到了他的那篇檄文;那如同刀刻斧琢铁钩银画的小楷,顿时让我眼睛一亮。” </p>
郑文正陷入了怀旧的唏嘘回忆之中:“后来才知道了这篇檄文写出来的原因,真是阳光下也难免有黑暗的角落。然后我才知道长安居然是郑驰的同班同学,而且关系非常好,不由的起了爱才之念,让郑驰问他愿不愿意特招进省师大;这样既给省师大招了一个人才,也避免了他继续呆在山城引起的麻烦。哈哈,哪里想到吾徒乃状元之栋梁啊!” </p>
郑文正的最后一句话,等于已经认了这个弟子。 </p>
“这是你俩师徒的缘分。” </p>
郁原明笑着说道:“这就是佛家讲究的因果,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p>
“老师。” </p>
赵长安就站了起来,想着不知道该怎么行礼。 </p>
郑文正的这些话他听了也十分感动,在去年六月他写出了那片檄文张贴以后,郑驰就特意给赵长安说他大伯是原来省师大文学院院长,很欣赏他的字,问他愿不愿意特招去省师大。 </p>
那时候赵长安的成绩在外界看来,差得一塌糊涂,能考上一个专科就是奇迹,而郑文正让他特招进省师大,这可不是一般的恩情。 </p>
要知道省师大可是重点一本师范类院校,在全省同类院校里面排名第一,就是在全国师范类院校里面的排名也是前十五。 </p>
而朱亮辛苦复读一年考上的山城师范,在全国师范类院校的排名也才在前四十左右徘徊。 </p>
在那个檄文张贴出来以后,真正主动伸出手来的外人,只有两个人。 </p>
单彩,郑文正。 </p>
这事情赵长安能放在心里,铭记一辈子。 </p>
“这个先不急,长安你先在郑市住两天,我找人选这两天一个黄道吉日,再邀请几位老友,咱们走一走过场,也让郑市书法界知道我有了一个得意门生。” </p>
郑文正的这句话,和以前的话就已经有了很大的区别。 </p>
假如是之前,郑文正会说‘长安你这几天急不急着回明珠,能不能抽出一个时间’,而不会像现在这样直接说‘你先在郑市住两天’。 </p>
“好。” </p>
赵长安欣然答应。 </p>
“来,咱们为了老郑能收了一个中意的关门弟子,干一杯!” </p>
袁倩茹高兴的站了起来,举着手里的酒杯。 </p>
自己女儿有了这个弟弟,就是有一天她老两口万一不在了,至少也不用担心有人太欺负自己的女儿。 </p>
一桌人都笑着站了起来,不喝酒的郑曦也给自己倒了一满杯。 </p>
干杯。 </p>
仰着脖子一饮而尽! </p>
—— </p>
这顿酒赵长安和郑驰也就喝了半斤不到,知道他俩晚上还有同学聚会,郑文正他们也都是收着喝,只喝了四瓶就没有再开。 </p>
不过就这状况两人还是喝得有点小晕,开车已经是不可能的。 </p>
https://guangyinzhiwai.com/book/15893/75918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