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你们有两条路可走。
第一,积攒了足够功勋的人,想主动申请返回家乡的,站到那边去。
第二,剩下的人需要继续在北美大陆服役,一直到退役年限才可以回返家乡。
作为补偿,你们的编制不再是惩戒营,而是突击营,作战仍然有风险,但你们不用再承担罪兵的身份,而且军官将会从你们中根据功勋提拔。
今后进行战争任务的时候,你们可以获得正常部队的待遇。”
阿列克谢看着面前面色严肃的帝国近卫军军官,脑海里快速转着各种思绪。
同时,冷静的观察四周的环境。
过来负责接管他们的帝国近卫军官兵,只有一个班的规模,但惩戒营剩余官兵的武器都被临时收缴,想要反抗是绝不可能的……
让阿列克谢感到警惕的是,他们并不是回返军营后被解除武装选择未来,而是在华盛顿市区内!
即便华盛顿市区内的战斗已经差不多结束,守卫华盛顿的美利坚伪军成建制崩溃,再也找不到像样的抵抗力量。
但这伙拿着上级手令,突然将他们堵住集结起来的帝国近卫军行为,做法仍然不符合正常的流程。
当然,对方帝国近卫军的身份足以弥补这种‘过错’,帝国近卫军在寻常部队中,就是天然的宪兵队,具备无限制的战场执行权。
然而,对身经百战的阿列克谢而言,在战区突然宣布决定,还有一个很方便的地方。
可以私下里处决那些违反纪律的人,不会被太多人知晓!
此时,周围只有帝国近卫军士兵,其他友军士兵连个影子都看不到,阿列克谢这些惩戒营中幸存下来的人,更像是在被‘私自处理’。
说句不好听的,这些帝国近卫军士兵,现在把他们都兔兔了,只需要写一份报告上去,就不会有人追究!
这就是阿列克谢内心紧绷的原因!
再联想之前惩戒营被当作炮灰消耗的战斗,阿列克谢内心中不可遏制的浮现出一个可怕的想法。
“选择第一条路的,恐怕最后都会变成失踪人口……”
阿列克谢昂首挺胸,脚步不动,满脸严肃的矗立在原地,向面前的帝国近卫军军官宣示,他选择第二条路,要继续在北美大陆上为欧罗巴帝国的伟业抛头颅洒热血!
这是阿列克谢认定最安全的选择。
对面的帝国近卫军没有在解除他们武器装备后开枪屠杀惩戒营,说明上面的大佬们还认为惩戒营这帮残兵有剩余价值可以压榨。
只不过华盛顿战役之前,上级已经下达过命令,打赢华盛顿战役惩戒营就可以摆脱罪兵的身份,重获自由!
现在华盛顿战役胜负已分,甚至连成建制的战斗都结束,这帮帝国近卫军恰在这种时刻冒出来,把惩戒营的兵都集结起来……
这一切巧合对于早已知晓北美远征军黑暗内幕的阿列克谢而言,就是一次生死之间的选择!
阿列克谢从来没想过对抗上级,甚至连当逃兵的念头都不敢有,生怕自己远在故乡的家人会遭到清算。
既然无法反抗,还想要保住性命,除了让自己显得更有用之外,还能怎么做?
所谓的突击营编制,在阿列克谢眼里,不过是换了一身皮,政治层面上更好听的编制罢了。
如果惩戒营的官兵真的能重获自由,按照流程应该是回归到原本的建制中,就算原本的建制出现意外消失或取缔,也应该被拉入补充营中,然后填补给那些战损严重的部队。
像是这种简单粗暴的将惩戒营残兵重新改个建制,明显是不想让惩戒营的残兵跟其他部队有瓜葛。
而突击营的编制名号,听起来就知道是充当马前卒的!
光说改编不说待遇,这对于老兵是十分不公平的,换做正常的部队,肯定会有老兵集体投诉。
对面的军官既然敢这么做,已经说明很多问题……
无非就是激怒惩戒营的残兵,让他们主动选择回家。
以及继续把新成立的突击营,当作原本的惩戒营使用!
惩戒营中的残兵,大部分人已经知晓他们是被当作弃子炮灰使用,即便原本不知道的,在阿列克谢这种人的唠叨下,也应该明白自己朝不保夕的身份。
如果不是欧罗巴帝国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一路势如破竹,惩戒营的兵绝对是第一个跳反的。
所以,很多人都浮现出跟阿列克谢类似的想法,怀疑这是一次陷阱,甄别他们是否愿意继续为欧罗巴帝国南征北战的陷阱!
显而易见的,那些选择回家的人,都是没有继续为欧罗巴帝国征战觉悟的‘垃圾’,没有继续活下去的权利!
什么?
人权?
人权这东西是国家给予的,国家让你有人权,你就有人权,国家想要灭口,你还能曝光出去?
别说这个纸媒时代,就算是21世纪的互联网时代,封杀你也没多大技术难题。
要知道,民众是最健忘的!
无论是什么热点,政府只需要一招冷处理,然后用其他热点给挤下去,用不了多久,谁还知道你是谁?
就算你变成了失踪人口,也不会有人在意。
指望网络人权支持,还不如给自己提前买一口棺材……
在此时的欧罗巴帝国,人权的概念自然是有的,毕竟欧罗巴帝国是在法兰西帝国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而法兰西帝国是法兰西大革命爆发后出现的!
只是,概念是概念,能不能落实,就不是平民百姓说的算了……
尤其是在异乡战场上,帝国近卫军专门处理这件事,周围连个其他部队的友军都不见,聪明人都能联想到事实。
所以,在场的惩戒营官兵大部分都跟阿列克谢一样,昂首挺胸,满脸肃穆,彰显着自己对欧罗巴帝国的忠勇,坚定不移的站在为欧罗巴帝国征服北美大陆的事业角度上。
有利用价值的人,才能活的更长久,这个道理很浅显。
https://guangyinzhiwai.com/book/21465/83300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