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墨辅大唐 > 第五十一章 山神

第五十一章 山神

这样的大雨天肯定是不能作战的。所以,大军就在这泥泞不堪的山脚下扎营,等着雨过天晴。

一直等了近十天,天好像漏了,仍然没有放晴的迹象。

“主公,我今日在军中听说,有人传言突厥正汇合刘武周,向太原发兵了!”

许江闲不住,总喜欢在军营里到处转悠。

“听说?这样的传言是私下里传,还是三五成群的讨论?”

大军这样的状态,稍微有点谣言,就能把将士们聚拢的心劲打散了。

在这样的状态下,反倒是传言最能引导将士们的思想。

许央作为一个后世人,对这样的谣言的力量最了解,不敢轻视。

“这个,应该是三五人成群的说吧?我反正是看见一群人围在一起说的。”

许江就是这性子,根本不搁事。

许央抓起衰衣,淋着雨,没骑马,就踩着泥,很快就到了李世民的营帐。

“二哥,军中有谣言!”

“正说这事呢!这时候最怕这样的传言了。”

“二哥,忽视不得!必须制止谣言流传,否则咱们的大军不战即溃!”

“已经无法制止了。能传到我等耳中,那就相当于整个大军全知道了。”

李世民无奈的说着,还给许央递过来一纸军令。是中军命令各路主帅前往中军议事的军令。

“你是说中军也把这个当真了?”

许央随李世民到了中军大营,帅帐内三路将领已经全部到齐了。

李世民一直拖着,本来是想直接以军文告诉李渊,谣言不足惧。

后来一想,还是当面说一说比较好,他担心军中已经有了相信谣言的将领,包括大军的上层。

落坐后,李世民和许央对视,考虑该怎样用舌头把整个军营的将领说服。

“召集大家议事,首先是通报一个情况。”

“大军出发前,我曾给瓦岗的李密去过一份书信,意思是向让他那边西进,与我方大军会师长安。”

“只可惜,李密回信以与王世充对峙,无暇西行!”

书信李渊没有拿出来,只是通报一下情况。

这倒是让许央稍微放心了,最起码李渊还没有在是打是撤的问题上纠结。

至于李密与李渊夹击长安,恐怕李渊的要真的大军西行了,李渊会直接回防太原吧?

姿态是会放的很低,许央觉得李渊甚至可以放下身段去恭维李密为圣主…~

“东西夹击没希望,也就是不可能存在代王将屈突通和宋老生调回长安的可能,这将是我们南下长安的两块硬骨头。”

“又逢这连阴雨,军中的军械大多不能使用。如今是战不能战,退也退不得。诸位有何妙计,说出来参详参详。”

李渊的这话,很明显出了一定的导向,似乎是有意要撤军了?不确定,许央想观望观望,看看情形。

“唐公,如今军中有流言,说是刘武周已经从突厥借兵,欲攻我太原城。兹事体大,还望唐公拿出章程来。”

裴寂起身,相当的郑重。

许央再一次怀疑,裴寂老儿是不是又是在替李渊说不能说的话。

“谣言而已!不理也罢。如今的大雨连绵,咱们不能出兵,宋老生也如此。现在无非是看双方的坚持,谁坚持到最后,谁就能赢下这场战。”

李建成的态度倒是相当的明确。只是接下来······

“如何跟宋老生扛下去?对方有坚城依托,军械藏于库房,不受雨水浸渗,随时天晴随时能战。我们的军械即便是天放晴了,也需要一两日的晾晒。”

“霍邑乃是大邑,是驻防河东之重镇,不比太原府差。所储备的粮草甚至要比我们太原还要充分。而我们的粮草储备,最多三五七日,必将耗尽。天降大雨,影响运粮队伍,军粮不能按时运到,这影响不可忽视。”

“军中谣言,不管来源,算是代表着军卒们心中有些不稳了。”

整个议事过程,满满的颓废,虽然不曾有人直接说是要撤军,但是,撤军的意向很明显是占了上风。

李渊沉默着,没有表态,也没有看谁,更没有点谁的名,就这样听着帅帐里的议论。

脸色很不好,甚至有些铁青。

天不遂愿,出兵遇大雨,这样的征兆,让李渊有些心理不踏实。本来跟李密放低了姿态,甚至隐晦的表示了尊其为主,结果李密还是要看戏。

李世民没有说一句,任由各位将领嚷嚷。一开始,裴寂就引导了议事的方向,就是李建成反对了,也没有将这个导向反转了。

事实上,如今的形势,确实对于李渊的大军不利。远道而来,偏遇大雨,全军扎营,十日不动,这对于大军的士气影响太大了。

https://guangyinzhiwai.com/book/22375/5706784.html

本站地址:guangyinzhiwai.com
最新小说: 我在三国骑砍无双 皇帝群吹逼的我,成了课本神秘人 大唐:质子十年,率百万大军归来 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大明,本来想摆烂,结果系统来了 三国:我马谡只想作死 兰芳 从抽卡开始做皇帝 大秦:我们刚穿越,你在罗马称帝 穿越朱元璋:朱棣,你来当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