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对于银行,很多人甚至都觉得那是多此一举的事情。毕竟大明的宝钞发行这么多年,很多人实际上早就习惯了宝钞的存在。
也不得不说朱允煐此前潜移默化的影响,也确确实实给了不少人还算好的印象。发行纸币的数量,或者说如何确保纸钞的价值,朝廷上下其实也都是有着一定心得的。
在下朝后,朱允煐也就回到了武英殿,一些事情他自然也就可以继续批阅奏章了。
“皇爷,东厂有奏报,应天府商贾中,诸多前元大户想要挤兑。”王承恩小心翼翼,对朱允煐说道,“据说业已收集不少宝钞,只待太上皇大寿,便去银行挤兑。”
朱允煐微微抬头,声音当中听不出来息怒,“哦?还有呢?”
王承恩这个时候赶紧说道,“皇爷,东厂的番子也说了。这些年宝钞在市面上却有流通,只是佐以白银、铜钱。一些短视小民,常用宝钞面值八成、九成,兑为银子、铜钱。”
不能说那些人短视,而是纸钞这东西在很多人眼里就是缺少足够的说服力。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些人为了将宝钞兑换为白银,也愿意承担一些损失。
至于说朝廷也不是完全不许宝钞兑换白银,只是最初的时候老朱不许宝钞兑换白银,这个开头让不少人心里发憷,那时候的国库的白银是只进不出的。
为了扭转这不好的第一印象,这自然也就意味着朱允煐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朝廷也需要持续不断的建立公信力。
最主要的是随着朝廷开始不断放宽兑换白银的条件,只是到官府去兑换白银,很多人也是不愿意去的,也确实是手续繁琐、不太方便。
王承恩这个时候继续说道,“皇爷,一些青皮无赖,多为那些富户招揽。”
这一下朱允煐也明白了,这些青皮无赖等人,说不定到时候就要帮着去兑换白银。这些,当然也是因为此前大明宝钞兑换白银的流程问题。
此前大量的兑换不是很方便,所以也就出现了一些跑腿的人。而且有些人为了更好的兑换,也会雇佣一些帮闲、身家清白的人去兑换白银,这也是朱允煐知道的一些事情。
在朱允煐不说话的时候,王承恩小心翼翼说道,“皇爷,若是那些青皮闹事,可要让人惩治一番?”
“不用,一些青皮无赖,也闹不出什么事情。”朱允煐笑了起来,很有底气的说道,“那些人若是要闹,就让他们去闹好了。这样也好,让咱看看那些人的家底。”
既然皇帝都已经发话了,王承恩自然也就不会自作聪明。他很清楚,他伺候的这一位主子是多么的英名,那就不要多事,那样说不定只会给陛下添麻烦了。
那些个富家大户将收集来的纸钞兑换为白银,这也不要紧。让这些人将真金白银抬回去,让他们找个地给埋着,朱允煐不需要在意这么些事情。
谁让现在朝廷有底气呢,现在的白银越来越多,自然也就意味着不需要担心挤兑这样的事情发生了。
更何况现在也不是满天下的推行,这也就是几个试点而已,朝廷早就准备足够的白银了,随时可以应付这样的一些局面。
毕竟此前也是经过了认真的调查,纸钞发行如何的数量,大家自然也都是早就心里有数的。在朝堂上说的那些,可不是空口白话而已,而是朝廷就会按照这样的制度来办事。
既然想要建立足够的公信力,那就要做好应对危机的准备。只要度过了这样的危机,自然也就意味着公信力开始建立起来了。
小小的考验而已,朱允煐根本不在乎这些事情,他的底气足着呢,他甚至是‘看热闹不怕事大’,就等着一些跳梁小丑蹦出来给朝廷制造麻烦呢。
很多人都是在等着呢,不管这些人是出于什么样的一个动机,银行的推行确实是牵动不少人的心思。
跳梁小丑不跳梁小丑什么的,朱允煐根本不在意。他可是富有天下的皇帝,而且大明朝的经济状况越发健康,一些小事对于朱允煐来说,根本算不上什么。
这一次的危机,实际根本就不是什么危机,这就是展现大明财力的一个表现!
https://guangyinzhiwai.com/book/24889/10276468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