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帝姬侍女 > 序·(壹)

序·(壹)

这是阿婼在九幽城待的第五个年头。

九幽城的柳树绿了几遭,她也从一个不显山不露水的青涩孩童初长成一个窈窕秀丽的豆蔻少女。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这般鲜妍明媚的年纪本最爱嘻笑玩闹,可这里人端庄严谨,不嗔不怒,恪守礼法,像是腊八月冰封的河面,除了心在飞快的盘算,怕是没有什么是动的了。

阿婼很幸运,八岁入宫门,只在掖庭待了一年,就被掌事宫女调到折樨阁。这儿前身是皇子王侯诵书临帖的庠序堂。后来朝野上下大兴学术。高祖下令在京都曲水畔新建誊经苑,特设太学,作为官家子弟读书的固定场所。在州县多建学堂,书院为布衣百姓提供读书的途径。自此,折樨阁被弃用。

后来,因为世宗的皇后素爱木樨花,日常多用木樨花饰面,宫人争相效仿,一时之间宫内木樨需求大增。世宗令宫人在搁置数十年之久的庠序堂种满木樨树。待满园木樨树悉数长成,馥郁的香气飘传宫内。各宫的娘娘,公主派人到此折枝插瓶。睿宗即位,得知此风气,便将此处更名为折樨阁,并制定每年丹桂开放之时在九幽城举办赏花会,邀请宫妃命妇来自折枝。

折樨阁深处有一座斑驳的小楼,原本为折枝人歇足的地方。此后又数十年流转,九幽城里的人便对这满园的木樨视若无物,反而偏爱异域进贡的奇花。折樨阁再次沉寂下来,除了不时有幼小的宫女误入,再没有人造访。

几年前,宫内一个德高望重的老嬷嬷自请前往折樨阁。因这一老嬷嬷久居深宫,侍奉过几位后妃公主,还当过女史,参与过越史修编,备受前朝后宫敬仰,被睿宗赐予“女大家”的称号。皇后却很为难,若真允了这号人物的请求,难免落人口舌。几次协商未果,老嬷嬷去折樨的决心反倒越加坚定。皇后没辙了,把这件事告诉皇帝,得到皇帝明确授意,才让老嬷嬷从舒适的诗华苑迁到荒芜的折樨阁。

皇后在老嬷嬷动身之前,火速派人将藏书的小阁楼翻修一新,又置些家具器物,便把这座小阁楼作为老嬷嬷的住所。及令宫人清除洒扫完毕,才让宫女把老嬷嬷的行李搬往折樨阁。

等老嬷嬷安顿下来,皇后又拨几个伶俐的宫女到那儿服侍她,皆被她退了回去。皇后只疑老嬷嬷不满意,几次三番选新宫人送过去,都被老嬷嬷拒之门外。

老嬷嬷只言想图个清静,不愿旁人来叨扰。皇后只好作罢。太后听到当朝女大家孤零零去了折樨阁,身边还没有人使唤,瞬间急眼了。急吼吼的把皇后骂了一通,亲自到折樨阁来,愿意陪伴女大家左右。

老嬷嬷只长叹一句“折煞我也!”,便同意宫女来伺候。不过人得她自己挑选。太后见目的达到,立刻答应她的要求,欢欢喜喜回了慈宁宫。

老嬷嬷挑的人便是刚入宫不久的阿婼。当掌事宫女告诉她这个喜讯,她正在峭料的春寒中清扫被一夜势力不减的东风横扫下来新叶陈叶。她来不及享受这份喜悦,就稀里糊涂的挟着自己的包裹,在同时期入宫的女孩子艳羡嫉恨的目光中,被内务总管领到折樨阁。

在折樨阁的这些年,估计是她一生中最清闲岁月。

老嬷嬷大致七十出头,身量中等,满头银发用几根雕木簪固好,常穿一件过时的暗青祥云花纹的交领襦裙,待人和善,脸上总挂着如春风般的微笑。

https://guangyinzhiwai.com/book/28006/6503651.html

本站地址:guangyinzhiwai.com
最新小说: 我养大的妹妹们,只想把我送监狱 华娱太子爷! 重生就别当舔狗了 让你算命,你说我算什么东西? 表白失败,那就追她闺蜜 我抢了别人的重生门票 让你写歌,你吊打国学大师? 重生不当接盘侠,前世老婆她急了 我带家乡科技致富 老六老师:我淋过雨,你们想撑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