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仙神略传 > 道教神祇略传 第三三函260-267

道教神祇略传 第三三函260-267

卷之260 稷神

稷神,又称稷王、农神、耕神、谷神,黄帝的玄孙、帝喾之子,号后稷,生于父系社会早期稷山(今山西稷山县),居今河南濮阳附近,古代中国民间信仰之农耕始祖,五谷之神。

传说稷神本名姬弃,中上古尧、舜、禹之臣,任农师“后稷”,赐姓姬氏,死后被尊为“稷神”。汉蔡邕《独断》云:“稷神,盖厉山氏之子柱也。柱能殖百谷,帝颛顼之世,举以为田正,天下赖其功。周弃亦播殖百谷,以稷五谷之长也,因以稷名其神也。《孝经纬》曰:“稷,五谷之长也,谷众不可遍祭,故立稷神以祭之。”

后稷聪明,智慧,《诗经·大雅·生民》云,后稷幼时喜欢种树麻﹑菽。成年后,有相地之宜,善种谷物稼穑,教民耕种,收获、脱粒、加工成熟食品,尧听说,举为农师,天下得其利,有功。封弃于邰,号曰后稷,别姓姬氏。后稷善于种植各种粮食作物,曾在尧舜时代当农官,教民耕种,被认为是开始种稷和麦的人。故民间后稷为尊百谷之主、五谷之长,其尊奉者遍及现河北一带,南岭以南,甘肃一带,东海中的一些岛屿。

卷之261 赤松黄大仙

赤松黄大仙(约公元328--386年),简称黄大仙,号赤松子,黄姓,名初平,生于晋代今兰溪市郊的黄湓村是黄大仙,本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区域性的神灵,后道教吸纳为正神。

《金华府志》云,黄大仙曾在放羊时随道士到金华山洞中修炼道法,不食人间烟火,每天以松籽茯苓、清水充腹,苦心休行四十年成正果,后与其兄黄初起于山洞外相见。曾放过的羊群已化成了满山白石,黄大仙呵叱一声,石头片刻恢复如初之羊群。黄初起此时采相信苦行可以成仙。从此,黄初起留在洞中跟随弟弟一同修炼,不食人间烟火,每天以松籽茯苓充腹,最终得道成仙。一说黄大仙乃葛洪弟子黄也人。

黄大仙乐善好施,扶正怯邪,泽深恩众于一方,故百姓敬奉为神,民众于金华山修建黄大仙祠,又名赤松观,世代祀奉。黄大仙庙宇遍布东南沿海一带,以至东南亚及美国,尤其在香港人心中黄大仙乃一法力无边之神,有求必应之神。

卷之262 五谷神

五谷神,潮汕人又称五谷娘、五谷母,五谷爷、五角母(谐音)、五谷大帝,古代中国民间信仰之神,源于母性社会之女性崇拜。

五谷神原为男性,塑像多为神农氏之貌,教人种五谷。民以食为天,五谷之播种,人类从此告别采集经济进入农耕文明,人类历史有了质的飞跃。人民有了粮食保障,人丁兴旺也顺理成章。这一切来自“神”之恩惠,自然要供奉、祭祀此恩神。然而随着平 星移,时间的延续,人们对神的认识有根本性的改变。道教人为天为阳,地为阴,阴者母性,故五谷神之角色出现逆转,五谷娘、五谷母出现了。

无论是五谷爷,还是五谷母

(本章未完,请翻页)

,皆出自人们尊重自然,崇拜自然,爱护自然思想之展现。《礼记。月令》云:“是月也,农乃登谷,天子尝新,先荐寝庙。”

卷之263 保生大帝

保生大帝(公元979--1036年),本吴姓,名本,字华基,号云衷、悟真,俗称大道公、吴真人、花桥公,生于宋代福建泉州府同安县白礁乡积善里(今属漳州市龙海县角美镇),祖籍泉州府安溪县感德镇石门村,福建闽南、广东潮汕地区、台湾、香港、澳门及东南亚及中国十大姓氏之一吴氏后代所共同信奉之道教之尊神。

保生大帝,父吴通,母黄月华,原居漳州,避乱而至同安海滨的白礁结茅为屋,以讨海维生。少时吴本离家修道于青礁,初习捕蛇、采草,后学针灸、汤药,期间以白礁、青礁为中心行医为民治病,医术逐渐广播民间。保生大帝吴本乃济世良医,受其恩惠者无数,其术高明,医德高尚、闻名遐迩,百姓赞誉为吴真人,尊称“神医”,著书《吴本本草》流传于世。景祐三年(公元公元1036年),吴夲登文圃山龙池岩采药,不慎坠崖仙逝,百姓建庙奉祀。宋朝廷追封为大道真人、忠显侯、康佑侯、孚惠真君等,元朝追封为普祐帝君,明朝追封为昊天御史医灵真君、恩主昊天医灵妙惠真君万寿无极保生大帝、慈济医灵妙道真君。

卷之264 顺天圣母陈靖姑

https://guangyinzhiwai.com/book/30275/7212194.html

本站地址:guangyinzhiwai.com
最新小说: 老六老师:我淋过雨,你们想撑伞 我养大的妹妹们,只想把我送监狱 华娱太子爷! 让你写歌,你吊打国学大师? 我带家乡科技致富 让你算命,你说我算什么东西? 重生不当接盘侠,前世老婆她急了 我抢了别人的重生门票 重生就别当舔狗了 表白失败,那就追她闺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