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一代忽悠宗师沈惟敬 > 第二十二章:和平曙光

第二十二章:和平曙光

沈惟敬:也不用太为难大哥,让我们先谈,肯定会谈出个子丑寅卯来的。

所以今天的议和会谈,成了二对二人员对等关系。

双方坐定后,小西米高首先开腔:殿下、沈特使阁下。小西将军带了话,希望我们能开诚布公谈出个好结果。

安培晴明马上接了过去:既然小西将军要求开诚布公,那我先问问沈特使,上次你来黄海道行营,说好了要讲和的,怎么背后就动起了刀子?偷袭我开城、黄海、海州驻军?造成我方超过1万多武士阵亡。。。

沈惟敬没有直面回答,冷静的换了一个概念:安培将军,这正是我们今天需要坐下来的原因,我们需要的是和平、我们渴望的是和平。这战端一开,就是要死人的,死多死少只是个数字而已。你们入侵朝鲜国,这一路上杀了多少人?我大明天朝李家军的辽东铁骑入朝,是带着驱除异兵、护卫藩帮的任务来的,不是来朝鲜旅游的。他们不打交不了差,打起来就无法控制节奏。没接到和平罢战的指令前,哪怕是打到只剩下一个兵,李家军依然会一直打下去。

安倍晴明:今天既然是议和,那黄海道、开城府、海州港伤亡损失怎么办?

沈惟敬:你们兴不义之兵,把朝鲜半岛杀的几乎寸草不生、哀鸿遍野,这损失是不是也要先算一算?

长公主一旁听着,为沈半仙的避实就虚暗暗叫好。

小西米高看看双方越谈越远,赶紧刹车:我们今天只谈后面的事情,前面的一律先搁置。

沈惟敬:同意,我们今天只谈后面的事。不过,请允许我先通报一下正在发生的事,我李家军主力部队已经挥师江原道、先头部队已经占了原州牧。你们在汉城已成孤军,想全身而退,只有议和一条道了。

安倍晴明听的激动,腾的站起来:你们大明有句话,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我汉城一万多武士,可以死战到底!

相对于安倍的激动,沈惟敬说的轻描淡写:安倍将军,恕我直言,正因为你们眼看着守不住汉城,才会那么急迫的要求议和,现在汉城,粮草紧缺、物料全无,就连你们屠城时老百姓的尸体都还没处理完吧?不说别的,光是这腐尸味,让你们这些表面上爱干净的日本人寝食难安吧?

安倍晴明:胡扯,纯粹的胡扯!

沈惟敬:这几天扼守原州牧的李家军,逮到了大批大批从汉城开小差的东瀛兵,不信的话,我可以让他们带过来问问。安倍将军,目前,只有谈好了和平,你们才可以安心并安全的撤出汉城;如果谈不成,这撤退路上,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不仅仅是李家军,就连本地的朝鲜军民,都恨不得将你们茹毛饮血。

安倍不解:茹毛饮血?

长公主解释了一下:意思是连毛带血地生吃鸟兽活鸡。

安倍晴明:我可以认为你这是在威胁吗?

沈惟敬:是实情。这么跟两位说吧,放眼整个朝鲜半岛,能真正帮到你们的,也只有我沈惟敬。要说原因吧,很简单,我跟小西将军相见恨晚、一见如故、惺惺相惜、互为欣赏。

小西米高:您那么评价将军,我代为感谢。

沈惟敬:当然,现在真正愿意帮你们的,除了我沈惟敬,还有在座的皇子殿下。要说原因,更简单,小西将军现在是殿下的姐夫,一家人。

(本章未完,请翻页)

小西米高见缝插针:既然阁下那么坦诚,就请阁下提出中方的条件吧。

沈惟敬当即把宋老爷快马送达的公文拿了出来,但是并没有展示,只是用自己的口语表达出来:我大明既已出兵入朝,当是希望汝等能涤志前非,尽还朝鲜故土,归还被扣王子、王妃及陪臣,本钦差即当奏表,封关白为日本王,无需上贡,并准许开放指定港口通贡。

意思很明白,要求东瀛武士退出朝鲜国,放回王子、王妃和大臣,大明可以等丰成秀吉为日本王,可以不用上贡,同意通过指定港口开放商贸互通。

大明封王之事,其实洪武帝朱元璋就曾封过日本的怀良亲王为日本王,按照日方理解,相当于是一个荣誉头衔,并不代表任何实际意义;而大明按照自己的理解,能册封关白为日本王,是对日本天大的恩典,可以大明还未能了解,日本政权除了关白,还有一位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日本天皇。所以要真是封了丰成秀吉为日本王,那么跟天王之间的关系就会显得非常微妙和尴尬。

这最后一个条件,是沈惟敬临时添加的,通贡,对于日方而言,有着巨大的诱惑,蕴含着无限的商机。

通贡,仅仅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允许日本方面指定的商号和商船持通商许可证带着贡品进京,其实,这是一种贸易渠道,获得许可证的商船,在进京上贡的同时,携带着大宗商品在东南沿海等港口城市就地销售,攫取巨大贸易差价,而且还绕开了大明海禁政策。

随着近年大明闭关锁国政策和倭寇之乱,对日通贡已经彻底断绝。如果此次议和之后,能够重新开通中日贸易渠道,日本的商家肯定会欣喜若狂。其实,这个条件,也是沈惟敬为小西家族量身定做。

沈惟敬抛出议和条件后,小西米高和安倍晴明并没有马上表态,还在一个劲儿咬耳朵。沈惟敬心想,还应该再加一把柴火,便清了清嗓子,厉声道:两位知道李家军已经屯兵江原道,断了汉城守军的退路,随时可以开打,结果又会是第二个黄海道。两位不知道的是,我大明再提15万天军,已经兵分两路,一路直奔庆尚道,一路直取全罗道,到那个时候,留守在朝鲜国的所有东瀛兵,命运就跟开城府邸里的五百残军一样的下场。

开城府邸的硝烟还未散尽,那五百多具尸体的焦味还似乎在飘荡。

这句话的震慑力,确实够大。安倍晴明微微的耸了耸肩,向小西米高摊了一下双手,显得很无奈的回复道:阁下,我们大日本帝国,其实从没有跟大明为敌的意思,我们进攻朝鲜,实在是为了教训教训李国主,他一直不把我们天皇陛下放在眼里,朝鲜国民也对我天皇陛下大不敬,对于这等劣民,我们必须要让他们臣服。

沈惟敬:如果仅仅是为了教训教训朝鲜国,那这样的代价对双方来说,都太大了。多少朝鲜国民在你们的铁蹄和枪炮之下伤命,而你们大和民族又有多少优秀的男人倒在了这片焦土之上。大明天军一出,你们蜷守在南部沿海,弹尽粮绝,给养远远跟不上。进又进不得,退又退不得。这是何必呢?

小西米高听闻此言,感慨万千:沈特使阁下,高论!真知灼见!

安倍晴明沉默良久,方才开口:沈特使阁下,我必须承认,你作为大明议和特使,能这么直白,说的这么中肯,确实是把我们当朋友看待。大明既然发兵,那我们退兵肯定是迟早的问题。我们今天在一起议和,最主要的原因也是为了保证撤退的安全性。至于怎么撤、全部撤还是分批撤、撤到哪里为止,这些细节肯定有待商榷,有待商榷。同时,对于大明同意通贡,我安倍举双手赞同!

沈惟敬见安倍晴明已经开始让步,便顺水推舟的顺着他的思路扯下去:关于你所说的如何撤的问题,我大明肯定是要求你们全部撤回去,一个兵也不能留在朝鲜半岛上,比较朝鲜是主权国家,更是我大明天朝的藩帮。

安倍晴明:可是按照目前这个状况,如果要求我们一次性撤回去,不太现实,困难太多。而且这一年多在朝鲜半岛上的征战,让我日本国消耗太大。所以还需要特使阁下考虑考虑,适当给些补助。

沈惟敬直接就开腔:啊呸!这个事你提都别提。要说补贴,朝廷说了,需要你东瀛人给我们大明补贴。你想啊,你们两个打架,我大明大老远的赶过来劝架,这车马费总该出点吧?你看我多大度?我都没提,你就别提了,以后也别再提了,提多了伤感情。

长公主今儿可算是开了眼界,这沈半仙,全凭嘴巴一张,胜似千军万马;什么李家军已经断其后路、什么大明15万天军又在征途,这些天马行空的瞎话,他沈半仙完全是睁着眼睛说的,有时候寥寥数语,就能掌控住谈判的主轴线。

她预感,后面的议和,应该不会太艰难了。即便是这两位僵持不下、犹豫不决,后面还有小西行长在那里托底。

(本章完)

https://guangyinzhiwai.com/book/31955/7470314_2.html

本站地址:guangyinzhiwai.com
最新小说: 大唐:质子十年,率百万大军归来 从抽卡开始做皇帝 三国:我马谡只想作死 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兰芳 皇帝群吹逼的我,成了课本神秘人 我在三国骑砍无双 大明,本来想摆烂,结果系统来了 穿越朱元璋:朱棣,你来当太子 大秦:我们刚穿越,你在罗马称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