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第75章 主角被警告

至唐代更有新的发展,瓷器烧成温度达到1200°c,瓷的白度也达到了70%以上。

这一成就为釉下彩和釉上彩瓷器的发展打下基础。

古代陶瓷器釉彩的发展,是从无釉到有釉,又由单色釉到多色釉,然后再由釉下彩到釉上彩,并逐步发展成釉下与釉上合绘的五彩,斗彩。

彩瓷一般分为釉下彩和釉上彩两大类,在胎坯上先画好图案,上釉后入窑烧炼的彩瓷叫釉下彩;上釉后入窑烧成的瓷器再彩绘,又经炉火烘烧而成的彩瓷,叫釉上彩。

唐代著名的青花瓷器就是釉下彩的一种。

范大福的办公室桌子上摆放那个青瓷花瓶,就是釉下彩的。

范大福又拿过了那个唐三彩看了看。

唐三彩,古代陶瓷烧制工艺的珍品,全名唐代三彩釉陶器,是盛行于唐代的一种低温釉陶器。釉彩有黄、绿、白、褐、蓝、黑等色彩,而以黄、绿、白三色为主。

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唐三彩"。

此刻,在范大福脑海中忽然又出现一段历史资料。

唐三彩的兴起原因。

唐三彩在唐代的兴起有它的历史原因。

首先陶瓷业的飞速发展,以及雕塑、建筑艺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促使它们之间不断结合、不断发展。

因此,从人物到动物以及生活用具都能在唐三彩的器物上表现出来。

唐代贞观之治以后,国力强盛、百业俱兴,同时也导致了一些高官生活的腐化,于是厚葬之风日盛。

唐三彩当时也是作为一种冥器,曾经被列入官府的明文规定,一品、二品、三品、四品,就是说可以允许他随葬多少件。

但是实际上作为这些达官显贵们,并不满足于明文的规定,反而他们往往比官府规定要增加很多的倍数,去做这种厚葬。

官风如此,民风当然也如此,于是从上到下就形成了这么一种厚葬之风,这也就是唐三彩当时能够迅速在中原地区发展和兴起的一个主要原因之一。

唐三彩是一种多色彩的低温釉陶器,它是以细腻的白色黏土作胎料,用含铅的氧化物作助熔剂,目的是降低釉料的熔融温度。

在烧制过程中,用含铜、铁、钴等元素的金属氧化物作着色剂融于铅釉中,形成黄、绿、蓝、白、紫、褐等多种色彩的釉色,但许多器物多以黄、绿、白为主,甚至有的器物只具有上述色彩中的一种或两种,人们统称为"唐三彩" 。

唐三彩的制作工艺十分复杂。

首先要将开采来的矿土经过挑选、舂捣、淘洗、沉淀、晾干后,用模具作成胎入窑烧制。

放入窑内经1000c烧制,待冷却后,上釉挂彩,再入窑焙烧至800c即可。

唐三彩的烧制采用的是二次烧成法。

从原料上来看,它的胎体是用白色的粘土制成,在窑内经过1000-1100c的素烧,将焙烧过的素胎经过冷却,再施以配制好的各种釉料入窑釉烧,其烧成温度约800c。在釉色上,利用各种氧化金属为呈色剂,经煅烧后呈现出各种色彩。

釉烧出来以后,有的人物需要再开脸,所谓的开脸就是人物的头部是不上釉的,它要经过画眉、点唇、画头发这么一个过程,然后这一件唐三彩的产品就算完成了。

范大福阅读脑中的记忆的历史资料才明白。

他的办公室桌子上摆放一个青瓷花瓶和一个唐三彩是什么意思。

原来,是范大福刚开始的理解错误,误以为是那个拍马屁的家伙给他送礼的。

看完历史资料,范大福才明白,送青瓷花瓶和唐三彩,是给他严重的警告。

让范大福小心点,要不然让你范大福人头落地,小命不保。

人家是在告诫范大福,要是再得罪什么人,就把你范大福给弄死啊!

是谁在警告范大福呢?

预知后事如何?下集更精彩。

https://guangyinzhiwai.com/book/34129/8368646_2.html

本站地址:guangyinzhiwai.com
最新小说: 大秦:我们刚穿越,你在罗马称帝 兰芳 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从抽卡开始做皇帝 穿越朱元璋:朱棣,你来当太子 三国:我马谡只想作死 大唐:质子十年,率百万大军归来 大明,本来想摆烂,结果系统来了 皇帝群吹逼的我,成了课本神秘人 我在三国骑砍无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