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大唐:从冷宫起步的嫡皇孙 > 第六十章 温情满杭州

第六十章 温情满杭州

“不能吃的东西也不难处理,安排人将它们悉数变卖了,变卖的钱全部用来治理西湖!”

随着他这番话,安内侍的双眼骤然亮了起来。

“还是公子聪慧,竟能想出这个好办法,如此一来,不管多少物资也能处理妥当”

说完,这家伙就躬身退出客厅,去忙碌了。

身处客厅的杭州刺史等人,则都被震撼了,也感动不已。

他们看着李医的眼神,都充满了崇敬。

果然跟传说中一样,医公子始终一心为民,胸怀天下!

……

转眼之间,已是傍晚时分。

杭州刺史和通判都已离开,返回了府衙。

离开时,他们带走了跟李医一起制定的设计和施工方案。

等初五过后,杭州府衙就会出面组织人手,开始在城中挖掘蓄水池和沟渠,将甘甜的西湖水引入城内。

与此同时,治理西湖的工程也会同步展开,力争在汛期到来之前完成疏浚工作,扩大西湖的容量。

疏浚过程中挖出来的淤泥和石头,正好可以用来修筑两道堤坝,最终彻底解决西湖的水患问题。

但修筑堤坝的事情,估计要放到汛期以后了,那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从城外封地赶来给李医拜年的那些百姓,早已离开这里,纷纷出城回家过年去了。

他们离开时,李医告诉他们,这几天就会去封地转转,看看情况,跟封地内的百姓一起过年。

这让那些百姓都非常高兴,一个个欢天喜地的离开了。

而杭州城内的众多百姓,却还在不停赶来这里,过来给李医拜年,感谢他为杭州所做的一切。

直到临近傍晚,人才少了一点点。

送走杭州刺史等人后,李医回到了书房里,一边喝茶,一边思考事情。

接下来,他要在杭州做很多事情。

比如扩大茶叶种植范围,指导茶农采摘早茶,并制作龙井茶,引西湖水进杭州,在海边建造盐场,在钱塘江边建造船厂等等。

此外还要培育各种新作物的种苗,考察杭州及周边地区,确定种植高产水稻的土地,并推广一年两熟的新生产技术等等。

所有这些事情,都会牵扯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足以让他忙的脚不沾地。

想到这些,即便李医,也感到有些头疼。

坐在椅子上思考了片刻,他这才拿起面前的炭笔,开始在纸上写写画画,制定工作计划。

与此同时。

大唐公司的一些管事和掌柜,正赶着一辆辆牛车,行走在杭州的大街小巷。

在那些牛车上,装满了各种各样的物资。

那些物资主要都是吃的东西,有活鸡活鱼,各种野味,还有很多河鲜和米面,以及杭州本地的一些特产等等。

除此之外,这些掌柜和管事还拿着一个袋子,里面装满了包好的红包。

这是一户位于城东的人家,院子很小,只有三间房,而且有些破败。

看的出来,这户人家的经济情况比较窘迫。

虽然是大年初一,一个阖家欢乐的好日子,这户人家的屋子里却没有欢笑声,气氛有些压抑。

已是晚餐时间,这一家五口人正在吃晚饭。

桌上的吃食却很寒酸,只有糙米饭和一些笋干及干梅菜,以及几片烤得焦黄的咸鱼干。

家里两个三四岁的孩子各自端着一小碗糙米饭,眼睛却紧盯着那几片咸鱼干,不停吞咽着口水。

很显然,对他们而言,那些咸鱼干是难得的美食。

若不是过年,他们几乎不可能吃到。

看着两个面黄肌瘦的孩子,他们的父亲眼睛一片通红,母亲却早已哽咽了。

下一刻,那位父亲夹起一块咸鱼干,放到了自己母亲的碗里。

“娘,你吃这块咸鱼,孩儿烤的很酥,不费牙”

那位五六十岁的老太太却摇了摇头。

“娘不差这口,给两个孙儿吃吧”

说着,她就夹起那块咸鱼放进一个孙子的小碗中,随即又夹起一块咸鱼,放到了另一个孙子的碗中。

两个孩子虽然馋的直咽口水,却很懂事,并没有立刻吃那两块咸鱼,而是看向了父母亲。

那位父亲顿了一下,随即哽咽着点了点头。

“吃吧,这是奶奶给你们的”

话音未落,两个小家伙齐齐点了点头,嗯了一声。

紧接着,他们就着各自碗里的咸鱼,开始大口吃饭。

没一会功夫,碗里的糙米饭和咸鱼已被他们一扫而空,连点渣也没剩。

两个小家伙都一脸满足,却也意犹未尽。

其中一个小家伙擦了擦嘴巴,满怀期待地说道:

“爹爹,我们什么时候能去春苗学堂上学?”

“我听隔壁赵家小哥哥说了,学堂里吃得可好了,不但能吃饱,隔天就能吃到一顿肉呢!”

听到这话,另一个小家伙也用力点了点头。

就连家里的三个大人,同样满脸期待。

“你们现在太小,等再过一两年,就可以进学了!”

“进学之后,你们一定要努力求学,争取将来能出人头地”

“这是医公子给咱老百姓的恩惠,你们一定要记住,永不能忘”

那位父亲沉声说道。

正说话间,外面突然传来一阵敲门声。

紧接着,一个男子的声音突然从门外传了进来。

“姚大哥在家吗?我们是大唐公司的管事,医公子派我们过来送一些生活物资”

听到这话,那位姓姚的男子不禁愣住了,似乎有点不敢相信。

直到老婆推了他一把,他这才反应过来。

“在家呢,稍等,我马上来开门”

姓姚的男子高声应道,随即起身走出堂屋,快步向门口走去。

他的母亲、以及老婆孩子也纷纷站起,从堂屋里跟了出来。

片刻之后,两名大唐公司管事已进入院子。

院子中央的地面上,赫然多了两只野鸡和两条大鲤鱼,还有一袋大米,以及其他一些生活物资。

看着这些东西,这家人全傻眼了,也高兴的直掉眼泪。

拎着东西进来的两位大唐公司管事,则在向这家人介绍情况。

“公子刚到杭州,了解到城中一些百姓的生活比较贫苦”

“现在又是过年,为了让大家过个好年,特意让我们送这些东西过来”

“除了这些生活物资,公子还准备了红包给大家,没多少钱,就为图个好兆头”

说着,一名管事就掏出一个红包,递给了那个姓姚的男子。

再看这位姚大哥,早已感动的泪如泉涌,不能自己。

自家的情况自己清楚,他并没有拒绝这些生活物资和红包。

接过红包的时候,他哽咽着说道:

“劳烦两位小哥回去通禀一下公子, 草民明日就去给公子磕头谢恩”

其中一位管事却轻轻摇了摇头。

“公子说了,大家不必过去谢恩,过好自己的日子就行”

“只要大家能把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他就心满意足了”

“而且公子明天很可能要去城外的封地,你过去也见不到”

听到这话,那位姓姚的男子不禁愣住了。

没等他清醒过来,两位大唐公司管事已准备离开。

“姚大哥,时间已晚,我们还要去给其他人家送东西,不敢在这里耽搁”

“有件事提醒一下,公子准备在城内挖几个蓄水池和沟渠,将西湖水引入城中,解决城中百姓的吃水问题”

“初五你可以去府衙那边报名做工,挣一份工钱贴补家用,公子给百姓的工钱向来很丰厚,你可别错过!”

说完,两位管事就转身离开这座院子,继续去送物资了。

直到他们走出大门,姚姓男子方才清醒过来。

他连忙追出大门,冲着两名管事就是一顿千恩万谢。

等他再次回到院子里,那张饱经风霜的脸却已笑开了花,同时也眼含热泪。

站在院子里、围着那些生活物资的家人,都笑得无比灿烂。

尤其两个小家伙,高兴的连蹦带跳。

“太好了,咱家有鱼吃了,医公子真好!”

跟他们相比,他们的奶奶甚至更加激动。

“医公子真是咱老百姓的救星,用不了多少日子,咱就再也不用喝苦咸水了!”

同样的一幕,在杭州城内的很多地方都在上演着,内容大同小异。

https://guangyinzhiwai.com/book/35174/11418934_2.html

本站地址:guangyinzhiwai.com
最新小说: 大唐:质子十年,率百万大军归来 大秦:我们刚穿越,你在罗马称帝 从抽卡开始做皇帝 我在三国骑砍无双 三国:我马谡只想作死 兰芳 皇帝群吹逼的我,成了课本神秘人 穿越朱元璋:朱棣,你来当太子 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大明,本来想摆烂,结果系统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