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言,蒙骜微微一愣,随即明白这是老将军在用他的实际行动激励自己,随即双手抱拳对着司马错一礼,缓缓说道:“纠纠老秦,共赴国难。”
......
夜很快在双方不懈的备战中消散赶紧,旭日东升,两军再度列阵以待,又是同样的方阵,同样的流程,不同的是为了应付秦楚两王的质疑,蒙骜不得不在一线兵力中增加了秦军精锐的比例。
但最先展露出变化的却是赵军。
在秦军的床弩亮相之后,赵军的抛石车很快开始执行满地域覆盖的策略,从二百五十步,逐渐减轻石块的重量,直至二百步左右。犁地一轮之后再调整方位角度,再来一轮。
因为只需要少量的操作,所以抛石车抛送石块的速度明显比昨日要快上不少。
当然其中有不少是砸在了空地之上,除了砸出一个硕大的坑、带起一片翻飞的泥土,倒也没有其他收获。
这样的事情接二连三地在联军周遭发生,联军自然是欢欣鼓舞地以为赵军的抛石车精度变差,才导致的这样的结果。
然而片刻过后,联军也发现不对了。
不过小半个时辰的功夫,自家的床弩就已经被损耗了又四分之一了,要知道经过一夜的修复与制作,今日份的床弩可是比昨日的还要多的,而昨日的床弩可是坚持到了日落还有一小半呢!
是自己摆的太整齐、太密集吗?
蒙骜在高台之上细细观察着自己的布局:不对啊,比之昨日还要分散呢?
那是什么原因呢?
蒙骜头上有些冒汗了,若是不能迅速找到原因,恐怕再有一个时辰自己的床弩队伍就要被全部报销,届时自己的大军也将陷入被动之中。
好在,蒙骜也不愧是蒙骜,很快就从赵军抛石车犁地似的攻击方式中发现了端倪。
这样的方式虽然说有所浪费,但因为一次只需要修改一个参数(取石块或是改角度),更是减少了计算的步骤,所以动作很是快速。
昨日抛射出一枚石弹的功夫,今日可以射出五枚不止,即便是有三枚落空,也有两枚命中,比之昨日的效率提高了足足一倍之多。
这也是就是自己的床弩被赵军快速击碎的原因。
怎么办呢?
而就在蒙骜思量办法之时,最前线的两军已经再度碰撞到了一块儿,立时,鲜红的血液再度将天色染红。
今日份的联军明显比昨日的联军战力强上不少,伴随着刀剑相磕与到底之声,还不时的有“纠纠老秦,共赴国难。”的叫喊声传出。
时隔日久,这句“纠纠老秦,共赴国难。”的怒吼声终于又回到了战场之上,显然在今日此次的战斗之中,蒙骜换上了不少秦军的精锐。
站在高台上观战的李牧显然也察觉到了这一点,没有丝毫犹豫,李牧随即下令原本的攻击计划作废,今日份的计划只有一个:防守、防守还是tnd防守。
但尽管对面已经出动不少秦军精锐,李牧除了转攻为守外,却没有增加甲种军的比例,即便是发出援军或是轮换之军,也仍旧是以乙种军和丙种军为主。
按照李牧的话来说:“熬过今日,我大军之中便都是精锐之卒了。”
没错,面对蒙骜突兀的加码,李牧并不跟着加码,反而依旧大心脏地要用秦国磨砺自己的刀刃。
而这么做的底气,便是李牧自己对战场局势敏锐的察觉力、超人的计算立,果敢的判断力和绝对的掌控力。
延绵上百米的正面战场,几乎都在李牧的控制范围内,哪里的兵力即将不足,后续的援军便会及时地出现在哪里,哪里的箭失投标即将不够,不待前线的将士汇报,早有军需以快马运到。
兵力不足自会有援军,兵器缺失定会有补充,将士们所唯一要做的就是挡住秦军疯狗似的进攻。显然,专注的力量是伟大的,即便赵军前线的主力是屯田兵。
心无旁骛的屯田兵也很快适应了秦军的进攻,自信的感觉出现,而手中挥舞刀剑长矛的气力更足了,又是小半个时辰,屯田兵们甚至已经可以和秦军精锐们打个四六开了。
而这边李牧用“以不变应万变”的手段破解了蒙骜的突然增兵策略,那边的蒙骜也不是吃素的,几乎在同一时间便想到了破解赵军抛石车“犁地式”进攻的办法。
你不是犁地吗?好!
咱先把一部分床弩撤出来,虽然前线会失去一段时间的床弩的帮助,但显然今日份的秦军能够顶住。
撤出的床弩,一架一架全部随即地放到你赵军曾经用抛石车“犁”过的地盘上。
要么你重新开始“犁地”,那我原地不动的一部分床弩可以尽情输出,你要继续“犁地”,那我重新布置的床弩便可乘机继续进攻。
而且因为赵军的“犁地”攻击存在一定的规律性,蒙骜甚至能够提前预判到赵军抛石车的进攻路线,从而将即将被毁的床弩给抢救了出来。
于是,在蒙骜的微操之下,虽然发射的速度被削减了大半,但也使得赵军抛石车几轮的进攻都落了空,而秦军的床弩也得以保存。
李牧无奈,只得下令抛石车恢复昨日进攻方式,一个一个点给秦军拔了。
秦军增兵为赵军磨刀,赵军调整抛石车的进攻方式也被联军所破,一切似乎又回到了最初的原点——谁也奈何不了谁。
https://guangyinzhiwai.com/book/35612/12058317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