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大明好皇帝 > 第四章 弘治遗产

第四章 弘治遗产

虽然弘治皇帝死的很急,但是他的政治遗产却非常的丰厚,给朱厚照留下了一个效率极高,且相对清廉的领导班子。

在皇宫里,弘治老爹就给朱厚照留了一套专门限制文官集团且执行力超强的宦官团队!

现在司礼监内廷的怀恩、陈准、萧敬、王岳,都是弘治皇帝亲自挑选出来的可信任的大太监,他们替朱厚照执掌着御马监负责皇宫内外的保卫工作。同时还有东厂、锦衣卫、以及遍布全国的镇守太监,整个大明朝的一举一动都躲不过朱厚照的眼睛。

御马监不仅是用来养马的,它同时还是皇宫的警备司令部,专门负责皇帝的安全。

宣德皇帝在位时,京营二十二个卫所尽在其掌握之中,但是皇帝仍然不放心,晚上睡觉不踏实。于是从二十二个卫所中挑选精锐,增设了腾骧左卫、腾骧右卫,武骧左卫、武骧右卫共四个卫的官兵作为皇宫禁卫,由御马监太监直接统帅。

于是京营就有了二十六卫。

土木堡之后,文官集团趁机对新建的京营进行彻底的改编,为了方便安插人手,还特意把卫所制改变为团营制。好在土木堡事变时保卫皇宫的四卫禁军并没有参战,所以皇帝好歹还有四个卫的底子,不至于真的当光杆司令。

后来的景泰皇帝和成化皇帝抽调四卫骨干军官和士兵,由御马监负责训练,重新整编组建了四卫营和勇士营。

这两个营好歹是皇宫禁军,文官集团没有机会在这上面插手。

按照文官们设定的团营编制,每个营只能有三千一百人人。

也就是说,无论皇帝怎么折腾守卫皇宫的禁军撑死了也只有六千二百人。

想要增加编制?做梦都别想,内阁那一关就过不去,反正户部不拨银子就是,除非皇帝愿意自己出钱养军还差不多。

但是弘治皇帝在位的时候,利用各种政治手段,将四卫营和勇士营这两营禁军扩充到了四万人的规模。

皇帝的权利得到了极大地稳固,这也是为啥后世的正德不管怎么闹腾,文官集团只能忍着的根源所在。

弘治皇帝除了增加皇宫禁军人数之外,同时还拼命地打压京营其余部队,直接把京营当成了施工队,随意的抽调京营士兵给皇亲国戚盖宫殿,甚至直接派遣去皇庄里给皇家免费种田,如果京师周围的河堤断了,桥坏了什么的,都是直接调兵过去修。

反正就是让京营的士兵当苦力服繁重的劳役。这就导致京营士兵纷纷逃跑,兵力急剧萎缩,二十几万人的部队最后只剩下六万多人了,且常年缺乏训练,能够拿得出手打仗的,估计连十分之一都不到。

弘治在位期间,朝中众臣屡次上奏,请求皇帝不要在把京营士兵当苦力了。在后世史书中,“京营占役”成为弘治皇帝最大的败政之一。

皇帝自己控制的禁军扩充到了四万,装备精炼,训练充足。

而文官集团控制的京营萎缩到了六万不到,而且还要承担繁重的苦役,根本没战斗力。

在这里就可以看出弘治皇帝的政治智慧有多么的出色了吧!

不仅仅是禁军,在弘治皇帝在位时,锦衣卫的力量也扩张到了巅峰时期,在编的情报人员足足有十万人之多,触手遍布全国的每一个角落!

弘治皇帝的厚黑学修的很扎实,他给儿子朱厚照留下了丰厚的政治遗产。

内有四卫营和勇士营护卫安全,外有锦衣卫、东厂侦缉情报,这些力量都是由皇帝亲信掌控,即便朱厚照年幼,也不用担心皇权旁落。

在弘治皇帝的安排中除了司礼监和御马监之外,在朝廷上内阁有刘建、李东阳、谢迁三大领导。

这三位阁老随便拎一个出去,都能把一个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而弘治皇帝给朱厚照留了三个!

此外还有六部尚书:

兵部尚书刘大夏

工部尚书曾鉴

刑部尚书闵珪

吏部尚书马文升

礼部尚书张升

户部尚书韩文

这六部尚书都有极强的从政能力,办事很牢靠。

当然朝廷百官,地方上牧守一方的大员,可以找出很多可圈可点的能吏,这些人用得好可以办很多大事。

如此丰厚的政治遗产,但凡正德聪明一点,继承一些弘治老爹的政治智慧,说不定再过几十年就能把失去的皇权重新夺回来。

不过历史也证明,正德有那么一些政治头脑,并且延续了弘治老爹打压文官,增强禁军力量,扶植武官的政治策略。

但是正德的能力实在有限,扶植武官的做法实在太明显了,直接越过内阁强行提拔武人,抽调边军精锐入京,这无疑是在挑战文官们脆弱的神经。

最后在文官集团的重重阻碍下,落得个人亡政息的下场。

https://guangyinzhiwai.com/book/3586/918205_2.html

本站地址:guangyinzhiwai.com
最新小说: 大唐:质子十年,率百万大军归来 穿越朱元璋:朱棣,你来当太子 大明,本来想摆烂,结果系统来了 大秦:我们刚穿越,你在罗马称帝 三国:我马谡只想作死 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皇帝群吹逼的我,成了课本神秘人 从抽卡开始做皇帝 我在三国骑砍无双 兰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