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大明好皇帝 > 第十八章 权衡

第十八章 权衡

砍一次头,实在太便宜他们了!

传朕旨意,改判刘文泰、高庭和,徐昊三人无期徒刑,流放于贫困州县行走为百姓诊病疗伤,兼顾培养医徒。每个人必须诊好十万名百姓,训练出一百个徒弟,方可偿还欠债。”

“皇上仁慈!皇上万岁!”

朱厚照说完,群臣皆五体投地,大声高呼万岁。

即便是高傲的谢迁也彻底服了,皇帝的这个案断的实在太精妙了,即解决了太医院不称职治死弘治皇帝的弑君大案,又将案情控制在了主犯几个人身上,不至于牵连太广。

如果连刘文泰都没被判处死刑,那么刘建和马文升就没办法再扩大案情了。

他知道弘治皇帝仁慈,在位期间从未因怒杀过人,但弘治皇帝的仁慈始终是狭隘的,只有身边人才能体会到他的好。

而朱厚照的仁慈却如春雨一般润泽,可以让全天下的人感受到慈父般的温暖,他的心胸是真正装着大明百姓的,为了百姓哪怕是杀父之仇都能放一边。这种帝王的境界,恐怕自三皇五帝以来,都没有皇帝能做到。

一个不乱杀人的皇帝,是百姓之福,何尝不是百官之福!

都说伴君如伴虎,皇帝就是律法,一怒就可杀人。

只有给一个仁慈的皇帝办事,大家才能好好工作,用不着谨小慎微,处处担心着碰触到逆鳞。

谢迁突然觉得自己老了,新皇才十五岁就已经如此的优秀,显露出了英主的雄姿,他要亲政掌握天下,内阁六部的老家伙们如果死守着规矩不肯放权,将来的冲突不会少。

就怕小皇帝钝刀子割肉,慢慢磨死他们这些老家伙。

李东阳听到皇帝接下来的判决,灰白的脸色算是缓和了一些,集团虽然损失了刘文泰和高庭和,在太医院的力量骤减,失去了在皇宫里的一根触手。却也不至于伤筋动骨,只要朱厚照不再牵连更多的人,对李东阳的影响并不是太大。

至于刘建和马文升却也达成了自己的政治目的,成功铲除掉了刘文泰和高庭和。

太医虽然在朝廷里地位不高,没什么实际权力。但是常年在宫里照顾皇帝,在给皇帝检查身体的时候,多一句嘴插上一句话,可能就改变了皇帝的想法。

虽然没有牵连到李东阳,但是两人却也没想过依靠这事儿扳倒一个内阁大学士。

大殿内群臣感恩皇帝的仁慈,而坐在龙椅上的朱厚照只是擦了擦眼泪水,其实他并没有想那么多,他仅仅只是作为后世人的思想,觉得医生出现误诊出了医疗事故,即便是诊死了人那也只是医术不精,顶多就是吊销执照罢了,不管有意无意都罪不至死。

但是刘文泰三个人犯的罪实在太严重,诊死了皇帝,这是九族诛灭的大罪。轻易饶过去,大家都会以为朱厚照这个皇帝是泥捏的好欺负,所以朱厚照让这三个人一辈子在田野乡间当赤脚医生,为老百姓治病,同时还必须肩负培养学徒的责任。

这比直接杀了他们要有意义的多,这三个家伙虽然医术不怎么样,但是理论功底扎实。要知道在后世八九十年代的乡镇医院里的很多医生,就是随便看过几本医书的假医生,大病不会小病乱治,除了打青霉素就是喂消炎药,比赤脚医生都不如。

刘文泰这三人,好歹也是正儿八经的老中医,望闻问切,辩证识伍都是行家,他们缺的只是临床经验而已。如果常年在民间行医,吸取实践经验,迟早会成为一代名医,拯救无数的生命。

这也是朱厚照不杀他们的原因所在。

虽然朱厚照给出了一个具体的数字,但聪明人都看得出来,他们一辈子都治不完十万名病人,即便是真完成任务,也八九十岁了。

刘文泰出身医学世家,从一个五品的太医院院判,常年在皇宫行走,贵不可言的身份。跌落民间成为赤脚医生,这一辈子都淡出政坛,无法再回北京了。

“刘文泰、高庭和,徐昊在乡间行医之时,需自行做好出诊记录,每三年就要将治愈的病人、对病症的分析和开出的药方总结归纳,并上交太医院。如果发现怠惰的情况,朕会立即命锦衣卫将之抓捕归案,凌迟处死!”

末了,朱厚照又加了一句,因为他觉得刘文泰这些人心思高傲,让他们帮穷人泥腿子看病不见得心甘情愿,所以有必要逼他们做详细的出诊记录,做到有迹可查,是不是真的在行医,朱厚照只需命锦衣卫按照记录去追查就行了。

病人是不会冤枉好医生的,百姓心思单纯,刘文泰等人有没有认真的行医治病,锦衣卫到乡间随便一问就全知。

https://guangyinzhiwai.com/book/3586/918243_2.html

本站地址:guangyinzhiwai.com
最新小说: 兰芳 大唐:质子十年,率百万大军归来 我在三国骑砍无双 三国:我马谡只想作死 从抽卡开始做皇帝 穿越朱元璋:朱棣,你来当太子 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大明,本来想摆烂,结果系统来了 大秦:我们刚穿越,你在罗马称帝 皇帝群吹逼的我,成了课本神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