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大明好皇帝 > 第二十一章 图穷匕见

第二十一章 图穷匕见

没想到朱厚照在登基之后,性格大变,原来跳脱的性子消散一空,变得沉稳无比,在今天的朝会上让群臣一而再的吃瘪。

像今天这样的军国大事,按理说是一个新皇显示权威,控制朝政的好机会,但现在看来朱厚照明显没有插手此事的想法,开口就是询问群臣该怎办。

作为皇帝的亲信太监,站在旁边的萧敬急了,朱厚照这是在轻易地放权给外臣啊!而且还是最重要的军权。

只是他一个司礼监太监,在这样的朝会上不好说话,只能不停的给朱厚照使眼色,让他借此机会夺取宣府军镇的军队指挥权。

朱厚照翻了翻白眼,他当然明白萧敬的意思,只是他初掌国事不久,如何指挥得了几百里之外的前线战事。

即便是白起韩信在世,恐怕都要为难,小王子此次不是简单地抢劫一把就走,明军这边一拖沓,边境的老百姓不知道要死多久。

蒙古骑兵不走,那些躲进山区的老百姓就不敢下山,只能在山里忍饥挨饿。

这不是争权夺利的时候,所以朱厚照命令群臣尽快拟出个应对的方案,不说歼灭这些蒙古骑兵,至少要尽快把他们驱赶出大明国境。

“朝廷一兵一卒的调动,都需要经过皇上的旨意,兵部和五军都督府已经做好了准备,只要皇上一声令下,全国的军队都可驰援宣府!”

谢迁本来是想以这次宣府兵败为要挟,吓一吓小皇帝,但是现在小皇帝表现出来的干练态度,这点小事估计吓不住他,如果操作不慎说不定真就让皇帝夺取了宣府的兵权,内阁可经受不住这样的损失,所以还是不要玩阴谋诡计了,直接公事公办比较妥当。

朱厚照撇了撇嘴巴,正色道:“京师离宣府不过四百里,那就调动京营部队前去支援!”

明朝是天子守国门,北京城本身就是离边境很近的军事重镇,在京城安全的前提下,抽调京营去宣镇是最合理的做法。

“启禀皇上,京营部队常年缺乏训练,且缺少兵甲武器,不堪一战,仓促上阵恐有覆灭之忧。”刘大夏拱着手,大声回应。

刘大夏这么一提醒,朱厚照才想起来,弘治老爹为了削弱文官集团的军权,故意将京营部队当工程队使唤,让士兵去修宫殿、挖河道,同时在长达十几年时间里不给更换装备,现在的京营已经没有战斗力了!

“那么太原镇的兵马呢?”

太原镇就是山西镇,顾名思义就是驻扎在山西境内,是九边军镇中唯一一支在北京城背后的军队。这支军队同时也是九边军镇中编制最小的部队,人数不超过五万人,它的作用就是在大同镇和宣府镇被攻破之后,作为中原的内长城,阻挡入侵之敌。

“太原镇是中原腹地的第二道防线,现在宣府已然糜烂,如若抽调太原镇兵马北上,万一鞑靼骑兵借助来去如风的优势南下,将会造成不可收拾的局面!”刘大厦摇摇头,显然他不同意调动太原镇兵马的做法,这样太冒险了。

九边不是银行,军镇之间的部队本来就不适合相护拆借挪用,毕竟军镇之外到处都是虎视眈眈的草原骑兵,一旦有漏洞就会破边而入。

北方真正的机动兵力,其实就是守卫京师的京营部队,但现在京营不堪用,派他们去前线纯粹就是给鞑靼骑兵送人头。

“启奏皇上,其实除了京营之外,京师中还有一支兵甲齐全的精锐部队,如若能派出去,定可缓解宣府之急!”刘大夏犹豫了一下,最后在谢迁的鼓励下,终于还是说出了他的想法,或者说是内阁昨天晚上设计的一个局。

“刘大夏!你混账,禁军是你能调动的!”

朱厚照还没反应过来,司礼监首席秉笔大太监萧敬就伸出指头,指着刘大夏的鼻子当庭大骂了出来。涉及到皇家的切身利益,这个时候他也顾不得许多了,他生怕朱厚照不懂事,真让刘大夏给忽悠把皇宫禁军给调出去。

“刘尚书,御马监身负守卫皇宫的要职,如若调走导致皇上的安全出了岔子,你拿什么来赎罪!”王岳虽然是司礼监掌印大太监,但到底资历不足,面对内阁六部的时候还是有些胆怯,不如萧敬那么硬气。不过他也不能缩在后面,所以站出来适当的责问了一句,表示自己是站在皇帝一边的。

内阁图穷匕见,终于露出了自己的狐狸尾巴,他们这次想要借宣府兵败,调走弘治皇帝出钱出粮,精心训练的四卫营和勇士营共计两万皇宫禁卫!

这两万禁军在御马监的统御下,军官皆由太监任命,文官集团没有任何插手进去的机会。这么大一支军队,而且还是足粮足足饷,兵甲齐全的精锐在皇帝的控制下,对内阁六部来说简直是如鲠在喉!

这次如果能借宣府兵败调出去,然后再想办法安插进去人手,或者干脆借鞑靼骑兵之手灭掉这支部队,那皇帝将失去和内阁对抗最后的本钱。

https://guangyinzhiwai.com/book/3586/918251_2.html

本站地址:guangyinzhiwai.com
最新小说: 大唐:质子十年,率百万大军归来 我在三国骑砍无双 皇帝群吹逼的我,成了课本神秘人 穿越朱元璋:朱棣,你来当太子 三国:我马谡只想作死 兰芳 大秦:我们刚穿越,你在罗马称帝 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大明,本来想摆烂,结果系统来了 从抽卡开始做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