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大明好皇帝 > 第二十五章 作死两兄弟

第二十五章 作死两兄弟

宫里养着几千宫女每天的吃喝都是一笔巨大的开销,尤其是耽误了她们嫁人,在这个时代二十岁没出嫁的都算是老姑娘了。

萧敬有修道养生的爱好,他也很支持小皇帝二十岁前不碰女人的想法,这些莺莺燕燕呆在宫里头,是皇帝最大的敌人,赶出去最好不过了。

况且小皇帝也有意削减皇宫开支,那么释放宫女出宫,就成了司礼监提上议程的一项工作。

民间女子入了宫,这辈子就属于皇家的了,基本上是不能出去的。除非是被皇帝赏赐给有功之臣,否则这辈子都要被关在皇宫里,年老之后被送入浣衣局养老,死了由净乐堂烧掉,除了身边的好姐妹哭上几句,连个家人都没有,如同坐牢。

释放宫女出宫是个大动作,不是把人随便赶出宫去了事,这里面有些老宫女都四五十岁了,六七十岁的都有,一辈子在宫里伺候人,把她们赶出去非常的残忍。

所以朱厚照命令萧敬在司礼监下面成立一个专门处理此事的小组,派遣专人去民间替宫女们甄选合适的人家,宫里出银子择优而嫁。

年轻漂亮的宫女在皇宫里遍地都是,到民间可是稀缺品,朱厚照自然不能委屈了她们,最起码也得是小有资产的地主才行,当然读书人家庭或者有功勋的武官家庭最好。

尤其是这次朱厚照发起的宣府大战,如果打赢了,势必会创造一大批功勋老兵,这里面不乏三四十岁了都找不到老婆的铁光棍,他们都是极好的人选。

宫女们虽然嫁出去了,但以后依然有司礼监给她们当靠山,所以只有这些宫女欺负人的份,没有人敢欺负她们。

再说这些老兵油子娶了个如花似玉的老婆回家,而且还是带嫁妆的,宝贝还来不及,哪里舍得欺负。

至于年老色衰四五十岁的老宫女,司礼监会给她们配置更加丰厚的田产和嫁妆,民间到处都是娶不到老婆的老光棍或者鳏夫,司礼监甄别了这些人的品行之后,会让当地官府做主把这些老宫女嫁过去,让他们组成一个新的家庭。

当然有的老宫女不愿意嫁人,也可以拿着嫁妆回老家和亲人居住养老。

反正是合理安排,多种选择。

张皇后的男人是皇帝,儿子也是皇帝,都是天下最有权势的男人,所以难免娇纵护短,对自己的两个弟弟爱护有加。

而张鹤龄、张延龄两兄弟也不知道是出于什么心理,有了皇帝姐夫做靠山,老老实实做生意,不愁发不了财。他俩偏要反其道而行,去巧取豪夺,在北京城里欺行霸市,反正就是不当好人。

因为始终有皇后姐姐护着,闯下再大的祸,顶多就是被叫进宫里挨一顿骂,仅此而已,这就让两人日益跋扈,简直把北京城当成自家的后院了。

李梦阳这个人和内阁大学士李东阳没有半毛钱关系,两人就是名字长得像而已。

不过李梦阳并非籍籍无名,他是明朝中期的文坛复古派领袖,书法是当时的一绝,虽然没有同时期的唐伯虎那么有名气,但是在后世如果能得到一副李梦阳的字画,在拍卖会上卖个上百万还是可以的。

至于唐伯虎的真迹,已经和毕加索梵高的名画同一档次了,只要出现在拍卖会上,几乎都会被收藏家们疯抢,几亿数十亿美元的价格都可能拍出来。

毕竟唐伯虎的画是硬通货,可以极大地把财富压缩成随身携带的一卷画,藏在家里只会越来越值钱,不存在贬值的可能。

一般学问做的好的人都是死性子,比驴还犟,李梦阳就是这样的人,和海瑞一样不通人情,嫉恶如仇。自打考中进士当官那天起,就把为民做主当成了自己的座右铭,一天到晚的到处咬人,看到有不法的事情,就会利用自己的职权上奏给皇帝,要求按律处理。

所以说李梦阳这辈子得罪了很多人,其中得罪最深的莫过于张鹤龄、张延龄两兄弟,李梦阳曾上书指名道姓的向皇帝告状,这两兄弟在民间的不法之事,要求皇帝严惩这二人。

张鹤龄,张延龄两兄弟不敢得罪文官集团的人,只得跑进宫向姐姐哭诉,张皇后只知道护短,哪里管缘由,数次要求弘治皇帝砍了这个多嘴多舌的家伙。

只不过弘治皇帝治国严谨,哪里会这么轻易的杀掉一个敢于直言犯谏的好臣子。只是枕边风天天吹着也难受,索性就把李梦阳罢官免职关进了诏狱。

等到风头过了之后,一边糊弄好老婆,一边悄悄把关在牢房里的李梦阳给放了,给他官复原职。

现在弘治皇帝驾崩了,正德继位,李梦阳就想再试试,看看能不能把张鹤龄和张延龄这两个祸害了京师十几年的家伙给除掉。

恰好内阁也想试探一下小皇帝对待这些皇亲国戚的态度,如果正德依旧是走弘治皇帝的老路,对这些犯法的宗亲采取放纵的态度,那么内阁在法律上对自己人也会放松一点。

毕竟你好我好大家才好,至于冤假错案什么的,可以放到一边去冷处理,等时间久了自然就会被人忘掉……

https://guangyinzhiwai.com/book/3586/918263_2.html

本站地址:guangyinzhiwai.com
最新小说: 三国:我马谡只想作死 穿越朱元璋:朱棣,你来当太子 我在三国骑砍无双 大明,本来想摆烂,结果系统来了 从抽卡开始做皇帝 兰芳 皇帝群吹逼的我,成了课本神秘人 大唐:质子十年,率百万大军归来 大秦:我们刚穿越,你在罗马称帝 我在大宋做台谏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