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大宋皇家发行商 > 第490章:权力划分与制衡

第490章:权力划分与制衡

赵昕的解决办法,是合并御史台和谏院,负责监管宰相推选的人员,对人员进行资质审查。这部分权力以前是归于吏部的,赵昕如今将之拆分出来。

官制改革,每一步赵昕都走得小心翼翼。

合并之后的台谏,将执掌监察大权,负责监督宰相运用权力。宰相每个季度需要给出政府报告,属于季报。每年给年报,这部分的报告,也一并交与台谏监督。这项权力是如此地重要,可惜包拯前几年去世了,否则倒是可以让他负责这事。经过朝廷公推,前宰相曾公亮取得了这项职权。

继位的第二年,可以说,赵昕全部花在划分权力以及制衡权力上面了,连今年的科举都没有太过在意,按理来说这可是他继位以来的头榜进士呀。

别的皇帝无比重视,赵昕却打着宋朝冗员泛滥的借口,今年只招录了数十人,几乎是百中取一,让一帮士子气得几乎要吐血。因为之前一科都是招收数百人甚至是上千人的,赵昕招数十人,不知断绝多少士子的为官之路。不过,另一边赵昕大规模招募讲师,引导落榜士子去各地当老师,普及各地教育。

普及教育,如果完全由朝廷开支的话,就是一个天文数字,数十年也不见得有成效。所以,赵昕将之与选举之事结合起来。具体来说,则是宰相五年任满后,由地方决定宰相去留。但是这个地方百姓的识字率必须达到五成以上,赵昕想要定更高的,可是现在连汴京百姓都未必有这个识字率,哪怕是会写自己名字就算识字也差得远。

这个要求合情合理,毕竟如此重要的国家大事,你不可能让一群不认识箩筐字的的人去决定吧,如此岂不是儿戏。为了提高本地的话语权,地方会更加重视基础教育。

这也是平衡京城和地方势力的一种手段,不可能一切好处都让京城得了吧。但是这种手段同时也会带来新的问题,江淮之地经济发达,百姓识字率自然更高,会带来地区的不公平。

还是那句话,制度初创,还有太多的地方不曾完善,选举的诸多问题注定只能够通过发展来解决,不断实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加以完善。

中央和地方在一些地方注定是不公平的,比如新宰相选举一律在汴京,优势太大了,无论怎么改,京城作为全国的政,治中心,其收益必然是最大的。

就好比后世的高考,生活在文化中心的北京人,高考就是要简单一些,说了这么多年,有改变吗?后世美国选举,每年红蓝州几乎是确定的,决定最终胜负就是几个摇摆州,摇摆州收益最大,你又有什么办法。

存在即合理,哪怕是这个理可能不符合你心中的公平,但确实是政,治经济文化综合过后的结果。

总之,赵昕没有强制规定一个地方只有县衙州衙府衙所在地才能够参与选举,要求只有一条,那就是识字率。赵昕为此专门分礼部之权,设置了教育部,管理此事。

https://guangyinzhiwai.com/book/36701/10584797_2.html

本站地址:guangyinzhiwai.com
最新小说: 大唐:质子十年,率百万大军归来 从抽卡开始做皇帝 大秦:我们刚穿越,你在罗马称帝 我在三国骑砍无双 三国:我马谡只想作死 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大明,本来想摆烂,结果系统来了 穿越朱元璋:朱棣,你来当太子 皇帝群吹逼的我,成了课本神秘人 兰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