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公司的长远利益出发,费尔化工最希望的结果,就是能够在中国的化肥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因为这就意味着公司能够持续地从中国市场上获得利润。
向中国出口合成氨装置属于一锤子买卖的事情,中国建成了合成氨装置,就能自己生产尿素以替代进口,这意味着费尔化工将失去尿素出口的丰厚利润。
关于中国政府的考量,费尔化工的市场部门也是分析过的。中国一直都在强调“自力更生”,这并不是什么秘密。
不过,近年来,费尔化工也注意到中国的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存在着目标上的差异。中央政府更在意国家的整体经济安全,而地方政府则有着很强的发展冲动,为此不惜牺牲国家利益。
这种目标上的差异,意味着中国政府内部是存在着缝隙的,如果他们能够巧妙地利用这种矛盾,就可以动摇中国的化肥管理体制,从而为他们进入中国市场打开一扇方便之门。
与费尔化工有同样想法的国外化工企业并不在少数,它们虽然还没有联手,但都已经在以各种方式做工作了。
不少国家的商务部门都接受了本国化肥企业的委托,在与中国进行“复关”谈判的时候加入有关开放化肥市场的条款。
一些学术权威开始在各种场合批评中国的化肥管制政策,认为这种政策既不符合贸易全球化的要求,也会导致中国的农业发展受到影响。这种观点一开始是由国外学者提出的,但很快就传到了中国国内。国内一批新鲜出炉的自由主义经济学家纷纷撰文,矛头直指农资专营制度。
还有一些游说者,瞄准的是中国的政府官员。除了像斯凯利这样对地方官员做洗脑工作的之外,还有人就是专门去中央部委游说的。各部委近年来进了一大批年轻人,都是名校毕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思想多多少少都是受了一些“西化”影响的,很容易接受国外化肥厂商的劝说。
斯凯利当然也不觉得凭自己三言两语就能够说服蒋荣才这样的地方官员。他要做的事情,只是先埋下一些种子,等着这些种子发芽的那天。
见蒋荣才没有被自己说动,斯凯利便换了一个话题,说道:“如果在短期内,你们的上级还没有放开化肥的管制,那么还有一个办法,那就是申请世行贷款。”
“我们已经在这样做了。”蒋荣才道,“不过,财政部告诉我们,因为有很多个省区都在申请同样的世行贷款,我们的申请可能要等待五年以上才能获得批准。”
“在这方面,我们费尔化工可以为你们提供一些帮助。”斯凯利很痛快地说道。
“是吗?”蒋荣才眼睛一亮,“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可就太好了。我想知道,你们为我们提供帮助,有什么条件吗?”
“条件很简单,那就是这笔贷款只能用于从我们费尔化工采购设备,而不能转向其他供应商。”
“这是肯定的,我们不会亏待朋友的。”
“如果是这样,那我想我们是不是可以先举一次杯,预祝合作愉快?”
“合作愉快!”
本章完
!-- 翻页上aD开始 -->
https://guangyinzhiwai.com/book/37872/31178699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