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东晋之寒门崛起 > 017、族长雨夜寻,细分天下事

017、族长雨夜寻,细分天下事

族长萧清捋着须,徜徉道:“你十四了,有些事该让你知道,非我不言,乃是各种缘由,不足以道出,且听细细道来......”

这个雨夜,族长萧清徐徐道出,开始给萧钦之讲解一些社会层次的知识,也让萧钦之更加的了解所处的时代。

“八王之乱”后的西晋,政权衰弱,经济残破,社会矛盾尖锐,蛮族趁机发动战争,匈奴人刘聪率军攻破洛阳,西晋灭亡,史称“永嘉之乱。”

华夏北方大地连年战乱不休,琅琊王司马睿在王导的建议下,南渡过江,东晋建立,这一时期,大批北方士族纷纷南下,寻求庇护,史称“衣冠南渡。”

中原人士的南下,带来了大量的人口与先进的技术,历经四十余年安稳发展,南方诸地均繁华远胜往昔。

首推便是吴地故都建康,是自先秦两汉以来,第一座逾达百万人口的超级大都市,其次便是吴地三郡:吴郡、吴兴、会稽。

中原文化与江东本地文化的碰撞,造就了江东历史上的第一次空前繁华,便是后世“江南”文化的雏形。

东晋依旧沿袭西晋北方士族执政为主体的习性,江东本地士族依然得不到重用,与此同时,中原文化与江东本地文化的隔阂也愈来愈明显,且北人南下侵占了南人的土地,再有地域歧视加深,南人称北人为“北伧”,北人称南人为“南貉”。

随着江东本地士族得不到重用,最终导致了义兴周氏与吴兴沈氏的叛乱,东晋朝廷开始调整战略。

三公以及五品高官基本还是由北方大族把持,但六品以上的官位则是启用江东士族,这就导致了一批北方南渡而来的末等士族,遭受到了挤压,兰陵萧氏就是这般,渐至寒门的。

族长萧清看着陷入深思的萧钦之,问道:“可听明白了?”

萧钦之点头,又摇头。

族长继续道:“南北不和久矣,晋陵九姓,北地五姓,南地四姓,历来各行其道,互不打扰。”

萧钦之心里的疑惑非但没减少,反而更深了,忙不跌问道:“既然五姓与四姓互不打扰,那我大姐怎会嫁到了华氏?”

“藴之才名远扬,求者何其之多,当年华氏来求,我是不同意的,但你父你母皆同意。”族长唏嘘道:“奈何华氏子短命,连累藴之受苦。”

萧钦之头上还有一个哥哥早夭,与箫藴之相差七岁,而箫藴之出嫁五年了,姐弟俩相见次数甚少,关于箫藴之的模样,萧钦之印象里最深刻的便是箫藴之喜欢用簪笔绾着青发的背影,淡然且优雅。

簪笔取下可作笔,插在头上可作簪子用。

也就是说箫藴之嫁到华氏是例外,正常情况下不会发生,萧钦之道:“既如此,为何程氏犯我萧氏这十顷地?”

族长循循善诱,道:“晋陵下辖八县,其中晋陵县、无锡县、暨阳县、南沙县等四县为南地四姓所据。其南为吴郡,其东为太湖,其北为武进,如此,可明白了?”

说到这,萧钦之恍然大悟,这已经不单单是程氏与萧氏的事了,已然上升到了北地五姓与南地四姓的高度上,这也是南人与北人诸多矛盾中的一个体现点—土地。

萧钦之点头,却是心里一惊,皱眉道:“南地四姓,势必会得寸进尺,继续向北推进,而北地五姓,相互依存,唇亡齿寒,难道就没什么反制措施?”

“哈哈哈!!”族长抚掌而笑,欣慰道:“不枉我多费口舌,既然你想明白了,过几日便随我去参加北雅集,可与五姓才俊多多往来,闭门造车,不可取。”

北雅集是北地五姓组织的一个雅集,武进、丹徒、曲阿、延陵四县的年轻才俊皆可参加交流,以借此提高声望,为了上巳节后的太湖雅集做铺垫。

每年三月份的上巳节后,晋陵郡官方择日举办太湖雅集,皆时郡太守,县令,负责九品选拔的郡中正官也会出场,郡中正官会询问察看郡内才俊,向上一级举荐,参加下一年的州中正选拔,若是通过州中正评议定品,则名单被递交司徒府,复议无恙后,再由吏部授官。

https://guangyinzhiwai.com/book/40673/11544947_2.html

本站地址:guangyinzhiwai.com
最新小说: 皇帝群吹逼的我,成了课本神秘人 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大唐:质子十年,率百万大军归来 兰芳 三国:我马谡只想作死 从抽卡开始做皇帝 我在三国骑砍无双 大秦:我们刚穿越,你在罗马称帝 大明,本来想摆烂,结果系统来了 穿越朱元璋:朱棣,你来当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