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东晋之寒门崛起 > 024、“抱名”亭下,初扬名!

024、“抱名”亭下,初扬名!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此句取自《庄子》逍遥游,刁逵在一旁看着,萧钦之每写出一字,刁逵便报出一字,音量却是越报越大,等第一句报完,亭子几人迫不及待围上前来。

但此刻无一人言语,皆目光抖擞的看着纸上的诗句,毫无疑问,他们被这第一句诗的气势给镇住了。

而亭子外的众人,皆齐齐止声,震撼不已,目光聚焦于那个“抱名”亭下的少年人。

若论诗作的气势,李太白当为古今第一。

“垂天蔽日凌云志,欲与天公较高低。”

第二句取自伟人,立意深华了,气势上丝毫不减。并在第一句的基础上,寄物言志,且将人的目光从虚幻的大鹏鸟,拉回了现实中,体现少年人的志向高远,意气风发,欲与天公作比较的豪放魄力。

这首诗的上半阙,先不论写的如何,单论气势,冠绝于这个诗作刚兴起的年代,亦如喝惯了清酒的人,猛然被惯了一口烈酒一般,胸中顿时起了滔天好的豪意。

萧钦之执笔蘸墨,继续写道:“千载圣贤今犹记,百年多病不堪行。”

此句取自杜甫,持续将立意升华,跨越时间长河,来到了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圣贤辈出,文化荟萃,何其兴旺啊。

然而,后一句就迅速将人拉回到了如今这个萧瑟的时代,北方沦丧,胡人作恶,永嘉之乱,衣冠南渡,华夏民族在这一百年,生病了,再无圣贤出了。

“自当奋勇追前续,身向函谷一路西。”

最后这句,取自《老子》,是对前句的总结,更是对前两句的呼应,完美收关。

借此鼓励后辈之人,应当生如大鹏鸟般的远大志向,要有与天公较高低的魄力,追随历代先贤圣人的足迹,克绍箕裘,为正在生病的华夏民族,作出努力。

实则全篇隐喻:“北伐!”

正诗写完,萧钦之在旁白处写下落款:“升平元年二月下旬,受刁世兄邀,作于北雅集前日晚,萧钦之字。”

一息的平静后,亭子里爆发出炙热的呼喊。

“善!”刁论大呼道。

“大善!”谢弈迫不及待的捧着诗作,高亢的吟诵,更是对纸上的“颜体”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好字,好诗,他要收入囊中。

但在座的可不是傻子,颜髦当即止住了,大笑道:“谢太守,怎可?快快拿出来,我等还没赏够。”

刁协大慌,忙到:“先不急,先不急,诗名还没写呢!”

刁逵凑到了萧钦之耳旁轻声说了一句,萧钦之点头会意,继续持笔,写下《北雅集题记》,作为诗名,为北雅集抬高名望。

亭子里的几人捧着《北雅集题记》在仔细欣赏,眼中的火热藏不住,“妙哉”之类的言语毫不吝啬的赏赐。

谢弈道:“真是好字,已然出新,有大家风范。”

颜中正道:“诗更好,气泄万里之外,冠绝于今,立意也高,好诗,好诗,真是绝好。”

谢弈道:“字更好,楷书一道,新意已出,形态已成,假以时日,至大成,不输王右军之楷。”

颜中正道:“诗寓世人,字娱一人,岂可比乎?”

两人争论不休,一个坚持“字好”,一个坚持“诗好”,谁也不让谁,倒是冷落了始作俑者的萧钦之。

而萧钦之却是很淡定的跪坐在案前,整理着桌上的笔墨,依旧不骄不躁,波澜不惊,族长拿起酒杯,看着万众瞩目的侄子,猛地一口饮下,无一言语,只是眼角有些湿润。

当萧钦之起身,退出了“抱名”亭,面对着湖边的众人,忽然听到众人齐齐行礼道:

“萧世兄(弟)大作,恭喜!”

“恭喜!”

“烦世兄(弟),移驾一叙。”

......

萧钦之恭敬的回了一个团礼,依旧淡定。

“抱名”亭下,初扬名矣!

https://guangyinzhiwai.com/book/40673/11544954_2.html

本站地址:guangyinzhiwai.com
最新小说: 三国:我马谡只想作死 皇帝群吹逼的我,成了课本神秘人 兰芳 大秦:我们刚穿越,你在罗马称帝 从抽卡开始做皇帝 大唐:质子十年,率百万大军归来 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大明,本来想摆烂,结果系统来了 我在三国骑砍无双 穿越朱元璋:朱棣,你来当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