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我的明朝之旅 > 第五十六章 开科取士

第五十六章 开科取士

汉王和赵王还想说什么,但是皇上却一副累了的模样,大家只好出去。

“太子真是好手段,皇侄也让人眼前一亮,开科取士若是到时没有可用之才,本王看你们怎么跟父皇交代。”朱高煦很是生气,一甩袖子就走了。

留下赵王朱高燧,眼神在他们身上划过,“老臣在朝廷效力这么多年,却毫无办法,靠着开科取士进来的寒门学子,又有几分本事?”

他们在御书房商量了几天,都没有结果,想要靠民间力量,真是贻笑大方,他们本就没有见过世面,又如何会处理?希望太子和太孙殿下,到时也能笑得如此开怀。

看着两人一左一右离开的身影,太子朱高炽叹息一声,“他们只看到了眼前,若是开科取士,没有达到父皇预想的效果,恐怕被他们踩起来,也不好受。”

这两人摆明了不会再管开科取士之事,但是只要这次开科取士没有结果,一定会狠狠的反扑,到时在父皇面前,会比今日言辞更加激烈,甚至极有可能狠抓他太子之位。

朱慕辰即使再有心,再和城内的各大粮行谈好条件,但是仅靠着武昌城,依旧是无法支撑的,尤其是城外来的流民越来越多了,几大粮行也支撑不住,已经叫苦连天了。

看着马上就要空掉的粮仓,朱慕辰让庞蛮去隔壁城池,先自掏腰包,日日买些粮食过来,接济城外百姓,施粥维系生计。

这来来往往的车马,路上百姓都在,看着楚王如此善举,更是深得民心,很多百姓都自发叫起了民间贤王之称。

各地藩王日日头疼,但消息也听到了不少,虽然气朱慕辰有此等才能,但是也不得不佩服藩王之中,确实只有楚王能够收治如此多的流民了。

旁边几座城池的藩王,更是觉得有愧对之意,吩咐以最低的价格让楚王购进粮食,否则恶意抬高价格,恐怕事后被追查起来,他们还要定一个搜刮民脂民膏,吃人血馒头的恶名。

南京的圣旨送来了,送圣旨的行官,看得目瞪口呆,这一路上遇到了不少因为饥荒影响到的百姓,形状很是恐怖凄惨,见了人如同饿狼一般扑上来。

但是在武昌城就不一样了,这里搭着帐篷,分在了城门外两侧,就算是来往的百姓也气色极好,绝不会见人就扑上来。

“圣旨到!”

随着行官的一声,城外的流民全都激动了起来,城内的百姓更是把眼神放在了城门口。

朱慕辰正在城门楼子上,听到宣告急匆匆的走下去行礼跪地接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楚王在武昌城内治理饥荒流民有功,深得朕意,乃我朝藩王之楷模也,如今朝廷正是用人之际,请楚王即刻前往京城,辅佐朝廷治理饥荒之事,钦此!”

此话一出,顿时流民全都炸开了,如果楚王走了,那他们怎么办?

朱慕辰向两边各看了一眼,顿时道路两侧的流民纷纷噤声,他双手接过圣旨,“臣领旨,皇上圣恭安!”

宣旨意的行官递过圣旨应道:“朕安!”

行官一路跑来,倒也累了,阿吉这两天跟在楚王身边做事,长了些眼色,赶紧端上来一碗粥,“还希望行官大人不要嫌弃,楚王日日与流民同食,还请尝尝!”

白粥里飘着一丝油花,还有一些可见的青菜和肉粒,闻着倒也美味,行官抱拳感激,“那就多谢楚王了。”

楚王都能与流民同吃饭,那他有何不可,一饮而尽,唇齿之间竟流着香味,顿时惊奇,“楚王不但让流民吃的好,这粥的味道也不错,怪不得武昌城外的流民如此之多,但都能守好秩序。”

朱慕辰哭笑不得,把圣旨收起来,“恐怕本王还需几日安顿,不但要安顿武昌城的流民,还要带着家眷,这一路需耽搁几日,还请行关稍微通融。”

“这自然是,来之前太孙殿下吩咐了不可催促,还让本官带来的人,帮助楚王一起前往南京。”

行官提醒,朱慕辰就知道这事和太孙殿下脱不了关系,他又帮忙延迟了一次,如果是朱棣的命令,定是立即启程前往南京赈灾。

如今皇帝下了圣旨,让自己调回南京,也算是藩王之中的首例,这也算是皇恩浩荡了。

行官安顿在了武昌城内,而朱慕辰回复以后,就让苏嬷嬷准备,大家一起去京城,去之前最需要安顿好的就是两位郡主,还有怀孕的徐馨,她肚子已经显怀了,这几日虽然不吐了,但是也吃不进去,身体虚弱!?

https://guangyinzhiwai.com/book/41211/12098806_2.html

本站地址:guangyinzhiwai.com
最新小说: 大明,本来想摆烂,结果系统来了 兰芳 我在三国骑砍无双 从抽卡开始做皇帝 大秦:我们刚穿越,你在罗马称帝 穿越朱元璋:朱棣,你来当太子 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大唐:质子十年,率百万大军归来 皇帝群吹逼的我,成了课本神秘人 三国:我马谡只想作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