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间不识日月,因此冯仕炎大体上也只能凭着日升日落,来分辨白天黑夜。
当冯仕炎带着几丛白木耳回到临时庇护所的时候,篝火仍旧熊熊的燃烧着,抬头望去,此时日头仍是尚早,因此他也没办法确定时间究竟过去多久了。
出于谨慎的考虑,冯仕炎还是将洞穴四周仔仔细细的巡视了个遍,见范围内似乎没有任何神秘访客的到来,他不由得安心了不少。
毕竟昨夜过于匆忙,且夜幕晦涩,所以当时的检查也并没有特别的详尽。
现在,他才可以真正的确信——这处庇护所,应该不是什么动物的巢穴……
“是时候该准备些吃的了,实在不行的话,把肚子灌饱也行。”望着眼前的这方天地,冯仕炎暗暗的想道。
虽然一路搜寻攀爬,难免令他感到些许的疲惫,但他手头动作却是没有半点的停歇。
先是往篝火里多丢了几块柴火,将火势再度维持,随后一头钻进洞穴深处,再出来时,手上提着一个蓄满了雨水的竹筒——他将以这个作为容器,烹饪自己进入丛林之后获取的第一个食物。
也不必卖关子,在现在的情况下,他能做的就只是水煮木耳而已。
当然,也不要嫌弃水煮木耳简单。现在的情况下,即便是厨神亲临,也不可能制作出什么的神仙美食。
好在,容器和水都已经齐备,接下去要做的,只是将木耳丢进去,再将它们煮熟就可以了……当然,生吃也不是不行,但本着对身体负责的态度,冯仕炎还是做出了这样的选择:
一来白木耳虽然大概率没有什么毒性,但如果经过高温炖煮的话,显然也更为放心点;二来是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尽量还是不要冒着风险去喝生水,倘若真的因此而生病,可就真的得不偿失了……
用几根粗壮的枝木简单的搭建了一个稳固的架构,冯仕炎将装载着木耳的竹筒放在火上炖煮,又开始了他漫长的等待……
虽然一开始冯仕炎是抱着无比忐忑的心情,去面对这次荒野求生任务,但总体来说,到现在为止,虽然过程有点曲折,但好在运气并不差。
这也多亏了旁边这片自然生长的竹林,给他的荒野求生之旅提供了极大的助力——不仅给他提供了绝佳的蓄水容器,甚至在必要是还能成为一个不错的烹饪器具。
……
说到将竹筒作为炊具来使用,其实早有先例。
其中最经典的,当属它在竹筒饭中的运用。
竹筒饭是如何诞生的,其实已经很难考究了。但最广为人知的,还是在云省少数民族中群体中对它的运用。
作为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的省份,云省的少数民族自他们的先民起,就开始有用竹筒烹饪食材的先例。
主要原因还是:多数的少数民族,早年间都是以狩猎为主要生存手段的,为了翻山越岭可以更加的轻便,所以他们上山打猎大多是不带炊具的。
没有炊具,那么到了野外该怎么解决吃饭的问题?
漫山遍野的野生竹子成为它们野外狩猎时的绝佳炊具来源:只要带上一把米,在需要进食之前就地取材,砍下竹筒,将泡好的米装入其中,加入适量的水,再利用竹叶将筒口塞紧,放在火上烤。只要等到竹筒表面黑糊了,筒内的米饭也基本熟了。
当然竹筒饭的诞生和云省繁盛的竹子种类,各民族的竹文化,以及他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几个条件缺一不可。
而竹筒饭也因其简单易行的制作方法,深受云省各族人民的喜爱。
虽然制作的方法看似简便,但是竹筒饭的味道可是一点都不差。
冯仕炎当时在云省探寻菌子的时候,由于需要跟着当地人翻山越岭,经常在林子里一呆就是好几天,当时为了方便行动,也并没有随身携带炊具。
https://guangyinzhiwai.com/book/43514/131347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