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大明:从辽东将门开始 > :第92章:奴所惧者,独李氏也

:第92章:奴所惧者,独李氏也

“辽人谓李氏世镇辽东,边人惮服,奴所惧者,独李氏也。臣以为,此今辽东兵事糜烂,为多年易帅所致。今李氏旧威仍在,收拾人心,重整山河,威慑四夷诸蛮,非再用李氏不可。”

“臣起荐,宁远伯李顺祖任辽东宁远参将,领本部军马再镇辽东。叩首再拜。祈求圣恩!”

第二封,则是新任兵部尚书王永光的提议。

王永光本来是天启一朝的户部尚书,因为和魏忠贤有些牵连,经常与东林党人互相攻讦,因此在崇祯初年见势不妙主动请辞,却被崇祯留任,改为吏部尚书。

后来崇祯二年,也就是去年崇祯下旨,钦定魏阉逆案。

王永光身为吏部尚书,对阉党屡屡包庇,遭到不少自诩清流正值的大臣弹劾,于是他再度请辞。

但不知为什么,崇祯皇帝对王永光非常信任,再一次挽留住了他。

去年乙巳之变,不只是京畿地方上的文武大批死罪革职,连京师内阁六部也是如此。

前任兵部尚书东林党人王洽,因为后金入寇就被崇祯下狱论死。

如今的大明朝堂,可谓是腥风血雨,丝毫不比战场上要温和多少。

崇祯皇帝或许已经是渐渐对东林党人难堪大用有了些许的警惕,将王洽下狱论死后,命令部议吏部尚书王永光改任兵部尚书,就是一个明显的讯号。

王永光就任兵部尚书以来,虽然屡遭东林言官弹劾,但依旧稳坐钓鱼台,崇祯皇帝将这些弹劾全都一一驳回,没有丝毫要查办的意思。

而王永光也没闲着,在这个月,他起用了不少与东林党作对的曾经阉党官员。

诸如史范、高捷,被重新启用为都察院的御史,袁弘勋则以原官,被他推荐继续作为吏部侍郎的职位。

对于这些官员曾经的过往,崇祯不可能不知道,但他还是批准了王永光的提议,其态度究竟如何,也令诸多东林官员心焦不已。

这些曾经的阉党官员一到任,便立即在朝中与东林党争斗不休,乙巳之变已经结束,但朝中的战争却没有停歇过一天。

王永光的建议,居然和李邦华一模一样。

他先是在奏疏中,大肆夸赞了李顺祖作为李氏将门之子,在李氏如今小辈中独树一帜的战功,其后也提议,将李氏子弟重新派往辽东,以探听建奴对李氏的态度。

这第三封,便是李顺祖自己上奏的。

身为京营总督武臣勋贵,如今的李顺祖是可以避过内阁,有权直接上奏天听的,这也是超品武勋独有的权利之一。

所谓超品武勋,即有爵者为之,勋家以有爵者为贵,尤其是那些身兼实权要职的武勋子弟,更是皇帝来意信任的自家人,上奏天听的奏疏,就像是一封家书。

在奏疏中,李顺祖却没有提及要去辽东的事。

李顺祖只是在奏疏中说,无意再做官任事,只希望能将先祖传下来的爵位传袭下去,因此请求辞去京营总督的职位,只保留金吾左卫指挥使的职位,以便随时护卫皇城。

除此以外,李顺祖还在信中言明了对袁崇焕之女袁钰的感情,请求崇祯皇帝下旨将袁钰许配给他,做正妻宁远伯夫人,此后愿永留京城,为天子护驾。

李顺祖的请辞奏疏,可谓至真至诚。

崇祯皇帝本就因李顺祖在乙巳之变中的战功而对他颇有好感,京营总督这种实权职位,更是说辞就辞,可见其人,也是没有什么野心,于是更加喜爱。

见胡世安已经看完三封奏疏,崇祯这才询问:“胡爱卿对这两件事,都有什么看法?”

https://guangyinzhiwai.com/book/54972/16801925_2.html

本站地址:guangyinzhiwai.com
最新小说: 小可怜被偷人生,顶级豪门来团宠 拜师华山,但是剑宗! 美剧大恶人从无耻之徒开始 娘娘病娇又茶媚,一路宫斗夺后位 同时穿越:金手指竟是我自己? 从漫威开始无限变强 末世囤货10万亿,家人围坐吃火 诸天:一切从拜师九叔开始! 八零漂亮后妈,嫁个厂长养崽崽 闪婚财阀大佬:大叔宠坏小娇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