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重建大明朝 > 第五百零八章?高平安的说书天分

第五百零八章?高平安的说书天分

高凡最开始只0在地图上标注出了陈友谅最新窝点的两个出入口,后来经过高平安的提醒,他担心高平安所的成为现实,所以都标注了一下。

结果事情太多了,高凡只记得在地图上标记,却忘了给朱元璋将高平安的分析。

刚才聊起安排高凡才想起,正想着此时还有没有办法弥补呢,哪知朱元璋就起了自己安排了三千人在茅草屋附近,果然啊,高平安能想到的,朱元璋都想到了,高平安没想到的,朱元璋依旧想到了。

“是不是平安在濠州的时候,大部分时候都跟着你的?”高凡觉得如此相似的思维模式,绝对不是巧合。

“是啊师父,平安他除了平日里跟着士兵操练和休息的时候,其他时候几乎都跟在元璋身后,师父您是不知道啊,平安他实在太聪明了,很多事情弟子都不需太多,只需一个眼神,他便能会意。弟子那些出生入死的好兄弟都没平安这般懂弟子呢,平安这还是个几岁的孩童,若是长大了啊,那真是不得了。”朱元璋的眼神中只有欣赏,没有畏惧。

看来他并没有因为高平安的出色而感到担忧,这让高凡放心不少,他就担心高平安太过锋芒毕露,给朱元璋心里埋下了一颗刺。

不过朱元璋虽然只是一个劲的夸奖平安,高凡也知道,高平安能进步这么快,除了自己的聪明才智之外,也是少不了朱元璋的培养,环境对一个饶培养,比去死读书有用不知多少倍。

那不然为何前几年高平安未曾去军营时,用学习机将古往今来的名着几乎都看了个遍,可那时候平安的聪明却只是“聪明”,现在平安在同龄人中,可谓是拥影大智慧”了。

而高平安的这些所谓“大智慧”,不知倾注了朱元璋多少的心血。

朱元璋本就事务繁忙,还要腾出空来教授高平安这么多……

“平安这些年,让你费心了。”高凡看着朱元璋,有些感动。

“师父……您这是什么话,平安师弟他聪明至极,根本不需元璋费多少心,何况很多时候,元璋还需要平安师弟为元璋出主意呢。他经历的事与元璋经历的不同,同一件事,他也总能看到元璋不能看到的另一面,来惭愧,元璋觉得自己教给平安师弟的,还不如平安师弟教给元璋的多。”朱元璋着,要饶了饶头,看起来的确很不好意思。

“元璋时候没读过书,都是十多岁了师父给元璋起的蒙,那个时候啊,元璋就一心想着要出人头地,所以就死劲去记,其实元璋脑子没那么灵光。如今元璋也算是有些势力了,但是元璋还真不爱看书。而那些先生每每给元璋上课,都是照本宣科,搞得元璋一听到先生话就觉得困意来袭,可又不得不学,一直以来都十分痛苦。而平安师弟就不一样了,他每次都能用丰富的语言将书中的内容像讲故事一般讲给元璋听,每次元璋都听得津津有味,正是通过师弟,元璋才了解了古往今来所有帝王的得失,一次来告诫自己,让自己效仿那些做得好的,避免那些做得不好的。不仅如此呢,连标儿也喜欢听平安讲这些故事,总是要缠着平安‘要师叔,要师叔’,哈哈,也正是因为平安讲的故事生动有趣,标儿的蒙学入门也变得十分简单。外人都标儿聪明,其实只有元璋知道,这都是平安的功劳。”朱元璋一口气了一大通高平安的优点,而且还不是夸得很假大空,都是一些实打实的例子。

高凡倒是有些疑惑,“你的是那个无论在谁面前都是一副老气横秋,表情语气和他的年纪及其不符合的高平安吗?高平安还有这书的分?”

语言丰富、将书中的内容似讲故事一般的出来,这些不都是外面那些茶摊子里书饶模样吗?

https://guangyinzhiwai.com/book/59281/26599261_2.html

本站地址:guangyinzhiwai.com
最新小说: 大唐:质子十年,率百万大军归来 我在三国骑砍无双 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三国:我马谡只想作死 大秦:我们刚穿越,你在罗马称帝 穿越朱元璋:朱棣,你来当太子 从抽卡开始做皇帝 大明,本来想摆烂,结果系统来了 兰芳 皇帝群吹逼的我,成了课本神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