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直接不允许小家伙去挖蚯蚓的话,他可能会在心里想:原来我挖蚯蚓这件事情是不对的!
我觉得挖蚯蚓是挺开心,但是阿姐不让我这样做,我这样是做是错的?
如果这样类似的事情经常的发生,他心里就会产生一种困惑:那是不是我做开心的事情就是错的呢?
他长大以后就很容易潜意识的排斥那些能够让他开心的事情。
因为心里面一直有一个声音在对他说:你不应该去做那些事情!
因为你做了那些事情就会不被认同!
就会被讨厌!
所以张宴洋会直接对小家伙说出自己接不喜欢挖蚯蚓,不会与他一起去挖。
但是小家伙还是可以继续去挖他的蚯蚓,这两件事情并不冲突的。
她不喜欢挖蚯蚓这件事情是没有问题的,小家伙喜欢挖蚯蚓这件事情也是没有问题的。
当然她更加不会勉强自己,为了哄小家伙开心,装做自己也很喜欢挖蚯蚓,然后就陪着他一起玩。
也许小家伙一开始会觉得很高兴,阿姐可以跟他一起挖蚯蚓,陪着他做他喜欢的事情。
但是时间稍微长一点,那种对挖蚯蚓这件事情由内而外的排斥就会从张宴洋身上散发出来的,是藏也藏不住的。
小孩是很敏感的,他能够感受得到。
也许并不会那么明确,但是他会知道阿姐跟他在一起做这件事情的时候是不开心的。
也许小家伙可能一开始会很奇怪,为什么阿姐明明不喜欢挖蚯蚓去还要答应来做?
慢慢的他会可能会察觉到,哦,原来阿姐是为了让我开心呀!
同样的这样的事情如果多了,就会在他的潜意识里面留下一个信念:为了让另外一个人开心就去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
那他以后如果想让另外一个人开心的话,那他就陪着对方,做对方喜欢的事情,但是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就行了。
这样的走向并不是张宴洋想要看到的结果。
不喜欢的事情就不做,喜欢的事情就去做,就这么简单。
一方如果为了想要让另一方开心,付出的代价是去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那张宴洋肯定是不愿意的。
她既不愿意做那个付出方,也不愿意做那个被付出的一方。
因为长久下去,付出的那一方会慢慢的失去自我,他会忘记让自己开心,做自己是一种什么感觉,张宴洋不想让自己成为这样的人。
而如果让她作为被付出的哪一方,就会有一个这样不断的失去自我的人在她的身边打转,她也不想要这样一个失去自我的人在她的身边。
所以,大家都做自己,为自己的情绪负责就行了。
情绪都是自己的,是由自己产生的,外人是没有办法进入到你的心中让来改变你的情绪;
别人的情绪我们也没有办法去控制或者改变,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不去妨碍他人就行。
对待小孩子张宴洋也是这个态度。
张宴洋深信万物都有它存在的道理,情绪也一样,小孩子既然有情绪这个东西,那他就有权利让自己什么时候处在一个什么情绪当中,这也是他人生的一种体验。
没得说小孩子就每天要哈哈大笑,不能哭,不能伤心才是好的?这样才能显得这个孩子乖?这个孩子的家长教得好?
那还不找几个画师或者做布娃娃的,把你喜欢的各种笑脸都给画出来或者做出来,让你想什么时候看就能什么时候看,不是更加的简单容易!
https://guangyinzhiwai.com/book/59984/202273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