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七天一次的讲经日子,晨时过后,桢楠树下已密密麻麻坐满了人。
战乱时期,来听讲的,有一些人为着心灵的慰藉,另有一些人则是奔着那一顿免费的斋饭而来。
正午时分,冬日暖阳自桢楠树茂密的叶子缝隙洒在刘见宽巍峨的道士帽上。由于讲得专注,他的脸上竟有了细密的汗珠。
他自宽大的袍袖抽出一张帕子在脸上拭了拭,温和地宣布道:“今天就讲到这里,大家请到斋堂用膳吧!”
道众蜂拥而入。
观内梆子敲响,道士们已齐集大殿前。在知客的引导下,大家站在道士后面,分两排往斋堂走去。
到斋堂门口,击罄子进堂。斋堂规矩很严格,禁止交谈和东张西望。斋堂上首供奉四目仙翁,左右两长溜桌子面对面摆得齐齐整整,一直排到底。
全体道众在桌前站好,刘见宽向四目仙翁献祭。将米饭一碗放在一个小园盘里,面对供桌,一面敲引罄一面念经,大家跟着他念供养咒和结斋咒。
念完咒后上供,刘见宽退出斋堂。
道众坐下用斋。用完斋,离开斋堂之前,向堂上作一个揖。
整个过程肃穆庄重,只为吃饭而来的人也得到了一次灵魂的抚慰与净化。
刘见宽站在门口送道众离开,不时客套着:“下次又来啊。”
“兄弟,请稍等!”他拦下了一个渔夫。
这渔夫戴着斗笠、面目半遮、结衣打扮,腰上悬着一柄剑。
渔夫贸然之间被拦下,脸上露出惶恐的神色。
刘见宽将他请入静室,拱手作礼道:“还请兄弟将佩剑借贫道一观!”
渔夫愣了一愣,见道长一脸温和,没有恶意,便取下剑来,双手呈上。
刘见宽接过来看,差点惊掉下巴,磕磕巴巴问道:“你从何处得此宝剑?”
那剑锋透着绿光,剑柄上刻着三个字“伏虎剑”。
这柄剑自从杨展出事便消失了,当初他四处苦寻而不得,一直以为还在杨展身上。
他的心中陡然一亮,剑在人在,难道这渔夫见过杨展?
虽然尽力克制着,他灼灼的眼神还是让渔夫更加不安。
“道…长,我…怎么…说…呢?”
刘见宽醒悟过来,安慰地拍了拍他的肩膀,温和地说道:“啊没事,这柄剑原本是我师兄所有,为何现在会在你手里?他和你在一起吗?”
渔夫吞了一口口水,镇静了一下心神,缓缓道:“我最近刚从川南回来,独自一人,没有谁陪伴。道长既然问起,我将自己经历的奇事不妨告诉道长吧。”
原来,他便是当初在岷江上救了杨璟新公子的芦苇丛中人。
那时,为了确保杨公子的行踪不被泄露,他将自己的小船打翻,想同船一起沉入江底。
可是,仿佛有一种神奇的力量护佑,他竟抱着一块船板被江浪推送了一百多里。
https://guangyinzhiwai.com/book/64454/26704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