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汉武挥鞭 > 第八百三十七章 行路读书

第八百三十七章 行路读书

长安学区内,除却黄埔军学和政经官学,尚有长秋医学、师范学馆、匠工理学和营工商学等诸多学府。

营工商学面向最宽,就读要求也最低,然因其为私办学府,虽受太常府文教司辖制和监管,派下学监,然公府是不发放教育贴补的,任其自负盈亏,故该学府的束脩学赀颇为昂贵。

入学者,不是豪商富贾的子弟,便是各大商团派去进修深造的掌事们。

阿苏谢为购置宅邸已耗费不菲,没办法送长子入营工商学就读,现今只能带着他,继续替兰姿商团卖力,一来多挣些钱财,看甚么时候能攒足学赀,二来若苏冀也入了总掌事的眼,指不定也能晋个掌事,得着进修深造的机会。

只不过,进修深造皆是时日不长,且要与商团签订更长的雇佣契约,若有可能,精明的阿苏谢还是想靠自身努力,攒足钱财供长子正式就学。

值得一提的是,匠工理学本也是私办学府,却是得了公府教育补贴,使得束脩学赀极为低廉,庶民子弟凡完成预学课业,且在理工课目学有专精者,皆可申请入学。

然而,匠工理学的入学核鉴中,存在着一门重要的考评,即所谓的思想审查。

汉廷虽鼓励商贾从事外贸通商,然对各类理工技艺和匠师进行严苛的出境管制,凡大农府明定的管制品项,包括书籍和匠作,皆不得出境。

尤商贾在境外擅自兴建管制类工坊者,非但涉案之人枭首夷族,涉事国亦将遭汉廷重惩。

非但诸多藩属国,便连安息和巽加两大国,大汉与之签订邦约时亦是明定,若出现类似情形,须准予各驻外使馆的汉军在其境内抓捕孽贼。

阿苏谢明白,匠工理学乃是培养各类工匠乃至匠师的学府,故公府极为看重,择取的学子首重忠君爱国,对外族极端的排斥。

长子苏冀虽是聪慧,然去岁刚迁来汉境,非但难以通过匠工理学的思想审查,且其长相异于寻常汉人,饶是侥幸入学,只怕也遭同窗排挤。

营工商学的风气终归更为开放,更为适合苏冀。

可怜天下父母心,宁可倾尽家财,殚精竭虑,也要为自家孩子谋求最好的出路。

阿苏谢扭头看向自家儿子,见他又垂首捧书,饶是驼背颠簸,却仍专心苦读,不禁老怀大慰,镌刻着风霜的脸上,露出笑意来。

汉廷虽对理工典籍进行出境管制,然对涉及汉学的经史子集却不然。

皇帝陛下曾言:化外蛮夷,不通教化,当以汉学兴起文教,使其知我华夏礼仪之广大,文蕴之渊博,方心向汉室。

皇帝陛下又言:理工技艺,非汉人难以掌控,蛮夷得之,无异稚儿舞刀,稍有不慎,势必伤人伤己,朕不忍睹之,故教蛮夷永世只可读文史,不得习理工之术。

朝堂公卿皆深以为然,齐颂陛下圣明。

太常府更将此番圣谕编列入,宗正府亦将之撰入刘氏宗册,可为后世祖训。

廷尉府和大农府则颁布相应的律法和政令,且垂为定制,供后人依循。

大汉臣民亦是赞颂天子仁德,人人敦守笃行。

苏冀此时捧着的,正是从新华书局购买的汉学书册,乃是官办预学通用的文史教材。

虽说现今大汉的适龄孩童皆可入官学就读,然年岁偏大者,终归没赶上官学大兴,朝廷和各地官府皆在鼓励百姓识字识数,多有开设甚么扫盲班,遣教书先生为有闲暇且有意学习的百姓讲课,非但分文不取,且还管饭。

耗赀虽是不菲,然朝廷和官府出得起,也舍得出,加之少府和长秋基金每岁也捐出大量善款,供全民扫盲之举专款专用,全不在意少数只想蹭饭的刁民占了便宜。

仓廪足,而知礼仪。

老百姓吃饱肚子,才有心思读书识字,若是人人丰衣足食,刁民自然愈来愈少,顶多如后世华夏般,冒出少数民犬公知圣母表,无伤大雅。

现今万邦慑服,社稷稳固,百万雄师分镇五湖四海,各郡县府兵为数更众,就盼着山贼水匪冒头,也好剿匪立功。

读书识字就管饭,谁特么还蠢到沦为寇匪?

书籍,乃是文化载体,故新华书局对特定的文教书籍以成本价售卖,蒙学和预学的文史教材,更是售价极低。

百余页的线装书,售价皆在十钱之下,合数斤粟谷,寻常老百姓都买得起。

阿苏谢也是舍得在两个儿子身上花销,从蒙学到预学的教材,足足买了百余本,非止售价低廉的文史教材,便连相对较贵的理工教材也尽数买全了。

小儿子入官学就读后,固然可免费发放教材,然一步先步步先,不妨提早买全,况且大儿子年岁已大,不早些补足缺失,是不成的。

此番苏冀要随驼队往安息行商,带上了不少书籍,以便路上习读,却也笃守律法,没带理工类教材。

一路行,一路学。

行万里路,可读百卷书,待得他日返归,当已有所小成。

https://guangyinzhiwai.com/book/64473/26465592_2.html

本站地址:guangyinzhiwai.com
最新小说: 大明,本来想摆烂,结果系统来了 从抽卡开始做皇帝 大唐:质子十年,率百万大军归来 皇帝群吹逼的我,成了课本神秘人 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穿越朱元璋:朱棣,你来当太子 我在三国骑砍无双 三国:我马谡只想作死 兰芳 大秦:我们刚穿越,你在罗马称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