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祖父杨建功在前朝末年是梁国公家将,前朝最后一任梁国公正是本朝的高祖皇帝,当时高祖不满前朝暴政,便和他的妹夫也就是后来的辅国大将军袁洪领兵起义,祖父作为梁国公家将,自然也追随其左右,南征北战。后来梁国公的势力逐渐壮大,许多义士纷纷前来投靠,渴望跟随梁国公建功立业,开辟新朝。这其中也包括前朝名门沈家。沈浩的父亲沈文兴是前朝御史大夫,沈文兴投靠梁国公以后,梁国公便让他负责监视朝中动向,帮他们把朝中的局势扭转到最有利的一面。可是好景不长,没过多久,另一股想要灭掉前朝的势力开始兴起,为首的是前朝封疆大吏、名门望族戚成贤,戚成贤的军队不断壮大,一度超过了梁国公的兵马,迅速将中原几大城池吞并。戚成贤还在南方率先登基称帝,自称为南帝,扬言要攻入长安杀了那暴君,而后一统天下。可那时,梁国公也已经对长安发起进攻,戚成贤担心梁国公率先攻入长安坐上那把龙椅,便开始转身攻打梁国公。梁国公本想和南帝戚成贤联手,而后平分天下,南帝虽一直未给出肯定的答复,但也一直不反对,还多次与梁国公在战场上合作。因此梁国公未料到自己会遭到友军的袭击,被杀了个措手不及,我的祖父身受重伤,而伯父为了保护那时年少的父亲,战死在沙场,大将军袁洪也铩羽而归。自那之后,梁国公的势力便被渐渐削弱,沈文兴见状,以为梁国公大势已去,便转身投向了戚成贤,把朝廷内部的有利消息悉数传递给南帝,还将我们杨家军的作战策略也一同泄露给了南帝,结果,在二次交战中,本就身受重伤的祖父再次受到重创,没有了伯父的保护,年少的父亲也负伤累累,整个杨家军九千精兵被杀得片甲不留,是袁洪大将军及时赶到才将祖父和父亲从死人堆里救了回来。自那以后,梁国公便彻底断绝了与沈文兴的合作往来,沈文兴一边在戚成贤那边混得风生水起,一边在前朝皇帝那边极尽谄媚,总之是两头讨好,处处得利。可就在眼看着梁国公大势已去之时,我们的转机来了,沈文兴得意过了头,不幸在前朝皇帝面前暴露了身份,被革职下狱,大刑伺候,他受不住酷刑,把戚成贤的老底儿透了个干干净净,而梁国公那时早已断绝与沈文兴的往来,沈文兴连半点梁国公的消息都得不到,也自然招供不出什么,因此那前朝皇帝误以为梁国公一脉已在起义军的内乱中被消灭殆尽,只剩下这耀武扬威的南帝戚成贤了。于是气数未尽的前朝按照沈文兴的供词在一天夜里倾巢出动,把沉睡中的戚家军斩杀过半,还生擒了南帝戚成贤。都说擒贼先擒王,戚成贤一被捕,本就受到重创的戚家军顿时溃不成军,成了一盘散沙,四处逃窜。戚成贤因已称帝,前朝皇帝自然对他愤恨在心,当即便下旨将戚成贤斩首示众,戚家其他血脉亦纷纷逃亡。而此时,休整已久的梁国公带着杨家军东山再起,趁着京城所有兵马剿灭戚家军的时候乘虚而入,攻入长安皇城,前朝皇帝见状连忙紧急调大军返回,奈何为时已晚,戚成贤被斩首的第二天,梁国公便领着杨家军攻破了长安城楼,前朝皇帝在宣室殿自缢而亡,梁国公顺利登基称帝,改国号为梁,成为我大梁的高祖皇帝。新朝开辟以后,君主大赦天下,逃亡已久的戚家遗孤们第一个赶来表示愿意归顺,高祖便接纳了戚家,以示君恩浩荡。除此之外,高祖还将关押在大牢里的犯人悉数放出,并承诺只要他们肯归顺,便归还他们自由之身,由于前朝暴政,牢里许多犯人都是被冤枉的,他们见新帝是仁君,便纷纷归顺新朝,这其中,也包括叛徒沈文兴。高祖念在沈文兴过去之功,饶了他一命,将沈家一族贬为庶民,世代不得参加科举,从此,沈文兴带着一家老小回了乡下,过起了布衣平民的生活。高祖登基后,自然要论功行赏,祖父杨建功立功最多,封骠骑大将军,加封嘉宁侯,世袭罔替,因伯父已战死,父亲杨恒便得封嘉宁侯世子,后来继承了爵位。可是祖父年事已高,再加上旧伤不愈,高祖登基后不到半年,祖父便病逝了。祖父临终前告诉父亲,让他照顾好这个家,不要去找沈家报仇,沈家已然落败,不会再掀起惊涛骇浪,冤冤相报何时了,不如就此收手,安享太平盛世。就这样,祖父离世,高祖皇帝悲痛不已,下令举国哀悼七日。几年后,年迈的高祖皇帝也因积劳成疾,驾崩于未央宫,其次子继承皇位,便是当今太宗。太宗继位时还很年轻,主张广开言路,用人唯贤,不问出身,解除了那道不得参加科举的政令。而那时沈文兴已经去世,其长子也就是夫人你的伯父沈溪,因经商有成,变成了一个富翁,不再渴望建功立业,可你的父亲沈浩却不同,他借着太宗招贤纳士之机,在科考中高中探花,得以入朝为官,还娶了长宁郡主,自此平步青云。父亲见沈家有卷土重来之势,又想到了当年那些因沈家的背叛而枉死的杨家军九千弟兄,父亲心中不平,不明白太宗为何要重用当年的叛徒,于是便偷偷往沈家安插自己的眼线,妄图揪住沈浩的错处,将他扳倒,可惜那个眼线不幸暴露了,沈浩发现了父亲想报当年之仇,不知使了什么手段,竟买通了母亲韩氏的贴身婢女,那婢女给刚出生不到两个月的大哥下了药,导致大哥从此手脚无力,身体虚弱,形同废人,后来那婢女见母亲日日以泪洗面,自觉惭愧,留下绝笔遗书,悬梁自尽了。父亲和母亲从遗书中得知大哥患病是被沈浩所害,后悔不已,可惜那婢女已死,除了一封遗书再无其他证据可寻,更何况长宁郡主那样要面子,只要她想把沈浩的丑事压下去,我们杨家就算有再多的证据也无济于事,此事也只得作罢。自那以后,父亲便彻底放弃了报仇,任凭沈浩在朝中如鱼得水,我们杨家也只当看不见,关起门过自己的日子。虽然母亲后来生下了健康的二哥和三姐,可大哥形同废人的事实依然摆在眼前,也成了父亲心中一辈子解不开的心结。父亲说,沈浩手段之凌厉远在其父亲沈文兴之上,我们是斗不过他的,为了避免更多的子孙后代被牵连,父亲便在杨家祠堂前立誓,杨家子孙,永不得向沈家报当年之仇。这也是为什么我一再拒绝同夫人合作扳倒沈浩的原因。我身为第三任嘉宁侯,杨家家主,如何能轻易违背父亲的誓言!可是如今……”
https://guangyinzhiwai.com/book/64603/254143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