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明末乾坤 > 第二十九章 辽东

第二十九章 辽东

天启元年二月四日,孙承宗正式离京前往陕西任巡抚。

临行前,朱由校加孙承宗太子太保,赐莽玉、银币,以示隆礼。并下发饷银三十万两,粮食二十万石。如此一来,可保孙承宗远离朝堂,不受朝廷党争之祸,也算是报答他一心一意对大明的忠心。

天启元年一月二十五日,大雪暂停,地上铺满了前几天留下的积雪,整座城市被纯白雪覆盖。辽阳城内炊烟袅袅,居住在内城百姓们像往常一样安居乐业,街道与以前差不多,各做各的生意,只不过没有以往热闹,其中还略带一点悲凉感。

两个头戴乌纱帽,身着红色官袍,披上厚实的外套的年老官员在随从兵卒的陪伴下,登上辽阳城头,视察城防。

袁可立任辽东经略,接过熊庭弼的担子,一到辽阳便立即整顿辽东军务,严格训练士兵,加强辽东主要城池的城防。

同时整饬吏治,这时候他发挥了当年处理冤假错案时的作风,以霹雳手段,清除一大批贪污腐败的文武官员,在骆养性的锦衣卫的配合下,把粮饷发放到每一个将兵手里;任用尤世功,贺世贤等良将。

任用严打商人囤积居奇,高价倒卖粮食,由此辽东粮价有所下降。

袁可立一系列积极措施获得了辽东军民的拥护与爱戴。

袁应泰作为二把手,辅助袁可立实施,而且还建设防御工事,安置汉蒙流民,雇佣他们为建设高墙,营房和用水泥铺设道路。

二袁因辽东短缺粮食,请求朝廷拨发足够的粮食,在得到朝廷拨发的一百万石粮食(大米、番薯和土豆等)和七十万两白银以后,辽东的粮食危机得到明显缓解,但与此同时,因受旱灾影响,各地涌入沈阳辽阳等大中城池的各族民众也随之增多,不光有汉人,蒙古人,甚至还有部分朝鲜人,女真人。

望着城内城外人山人海的百姓正热火朝天地加固城墙,袁应泰站立在城垛口边上,转过身对着袁可立笑着说道:“幸亏袁经略雷霆手段及时扭转辽东颓势,打退东虏数次进攻,未使东虏获得半座城池,大振我军士气,也稳定了辽东人心。”

袁可立拱手回答道:“巡抚对某谬赞了,好在陛下对辽东大力支持,派足了粮饷,并给予某便宜行事的权力,同时某顶住了朝廷的舆论压力,否则某即便有孙猴子的能耐,也无法晚会局势。”

随后袁应泰又不解地问道:“为何不趁势立即进攻东虏,收复抚顺、清河等失地?”

袁可立耐心解释:“切勿小觑东虏,之前萨尔浒之战失利正是因为朝廷和主官急于求成,准备不足,而东虏合兵一处全力攻打,致使多路联军被击溃,损失惨重。

况且,陛下在某离京前曾嘱咐暂时采取守势。先固坚城,修兵甲,练精兵,兵法有云:不可胜者,守也。

虏精于野战、骑射,却不擅于攻城作战,只要我军依城全力防守,且内无叛徒,绝不会被轻易攻破。

若急于进击,必定重蹈萨尔浒之覆辙。依某的看法,最快也要在下半年才能够收复失地。”

袁应泰带有一丝忧虑道:“就怕到时候,那些言官借吾等一直守而不战,弹劾吾等怯敌。

上一任辽东经略熊飞白因主守不攻,而被弹劾下台。”

“何俱言官,吾等坐得直行得正,陛下信赖某,赠尚方剑某,全权负责辽东军务,那些言官不懂军事,就任由他们说吧!”

正当两人谈话时,忽然有一名锦衣卫百户过来。

“卑职拜见经略、巡抚大人。”

行完礼后,立即说道:“锦衣卫指挥佥事骆大人有密事相告,特命卑职前来。”

袁可立迟疑了一下,觉得有些奇怪,之前与骆养性在正式会议上有过一两次接触,但是都是讨论情报搜集、抓内奸的事情,这次私下找他们,不知到底为何?

很快就回应道:“好,带吾等前去。”

在辽阳城的官衙内,里面摆放了三五个炉子,烧着产自京城西山煤矿的蜂窝煤,使得室内温暖如春。

一旁的侍从给袁可立、袁应泰二人分别换下外套,缓缓进入室内。

锦衣卫指挥佥事骆养性已等候多时,见二人过来,便立即拿出皇帝交给他的一封信。

看完信上的内容,袁可立惊讶说道:“陛下要御驾亲征,还要吾等弃守虎皮驿、奉集堡等地,坚守城池。”

“二位大人切勿慌张,且听卑职细细道来。”骆养性于是就向他们解释原因。

皇帝指明建奴的目标在于攻陷沈阳和辽阳,继而震慑并占领整个辽东,要他们坚守沈、辽两座重镇,军民撤离虎皮驿,奉集堡等沈辽周边地区,聚集城内,坚壁清野,不使奴酋就近获取人口与物资。

https://guangyinzhiwai.com/book/64911/25599221.html

本站地址:guangyinzhiwai.com
最新小说: 大明,本来想摆烂,结果系统来了 皇帝群吹逼的我,成了课本神秘人 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穿越朱元璋:朱棣,你来当太子 从抽卡开始做皇帝 大秦:我们刚穿越,你在罗马称帝 兰芳 三国:我马谡只想作死 大唐:质子十年,率百万大军归来 我在三国骑砍无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