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洛需求理论么,我个人认为,可以跟希金斯的自我差异理论结合起来看。”胡晓峰先随口胡诌了一句,心里则在斟酌语句。
马斯洛需求理论的影响很深远,简单来说他老人家就是把人的需求划分成了五个或七个等级,通常译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如果只是简单的分类还好说,关键马斯洛将五种需求从高到低排列了一下,那就拉仇恨了。
传统文学往往以此为依据,认为网络完全是为了满足读者的生理需求,也就是最低级的欲望,而纯文学则追求的是最高级的“自我实现”需求,也就是超我的境界。
当然,中间还有三层,大概可以分配给不合格的传统文学,以及侦破这一类通俗文学吧。
凭什么啊……
“人为什么写、读,就是因为当下的自己与理想的自己有巨大差异,这个差异太大会导致忧郁、烦燥等情绪。而描写一个人从普通人变成完美者的过程,能够让人产生错觉,认为这个差距消失了。”
“不管什么,都是力图缩小希金斯所说的‘现实自我’、‘应为自我’与‘理想自我’的差距,在我看来,也就是一步步满足马斯洛五种需求的过程。”
“最典型的网络可能是升级流,而这种流派是从最低层次需求写起,主角开局连基本的生活都得不到满足,所以需要变强变有钱,满足第一层次的生理需求。”
“生理需求满足,作者就会安排强敌来袭,这个时候就逼着主角满足第二层次的安全需求。”
“击败敌人,安全得到满足之后,才是第三层次的社交需求,或者译为‘爱与归属感’需求,也就是交朋友、得美人、遇名师、获得决定性法宝。”
“有了爱与归属感,便要进入第四层次的尊重需求,所以主角将收获名誉,收小弟,升官,被观众惊叹,被敌人视为最大威胁,反派滔天的恨也是很满足主角虚荣心的一种尊重。”
“当个人荣誉得到满足,一部分会让主角帮助他人,拯救世界,建立新秩序,这其实就是马斯洛的第五层次:自我实现需求。”
“所以,一部典型的网络就是完整的马思洛需求体系的实现者,因为满足了读者所有需求,才受欢迎。而且重点是,百分之八十的读者原本都是带着巨大的生存压力,只想满足第一层次需求而打开,却被一步步引导到了第五层次,这就是的最大功德。”
“很多不成功的网络,往往会缺失其中一到三种需求,比如没有收获爱情,比如给主角制造的危机感不够,比如没有最后的高层次目标。”
“那一些传统文学为什么受众较小呢,也是这个问题,过于追求最高的那个层次,对前四个层次或多或少都有些忽略,比如描写和平环境下的世界往往就缺少危险,主角太高尚连兴趣爱好都没有一个等等。当然,更多时候因为传统文学体量较小,无法在几万字里全面体现五大需求,很多中短篇甚至全文只满足了一种需求。”
“传统作者因为不屑于模仿套路,又很少接触读者,完全靠自己摸索,在经验不足的情况下,犯错的概率远高于网络写手,但其实如果对马斯洛需求理论吃透了的话,还是能写出好文。”
https://guangyinzhiwai.com/book/6525/17499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