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万黄巾军逼近朐县,渠帅朱三生坐镇中军,身边自有人扛着大纛,还有人抬着战鼓。
等到大军行至大约两个一箭之地外,朱三生大手一挥,号令传达,三军停止前进。
同时,也是准备摆开阵势,将要攻城。
虽然面临的只是一个小县城,但是狮子搏兔亦用全力,何况黄巾贼在攻城战上实在没什么拿得出手的经验,只能是靠人堆上去。
有经验的说不定得先试探一二,但朱三生没那么多花招,黄巾贼也向来不善于什么复杂的战术,打仗一拥而上就是了,人数优势不就是这么用的么。
至于攻城,唯蛾附、先登二字而已。
不过这个时候下这个停止的军令,倒有些自曝其短的意味,本来走得好好的那些个方阵,在这令行禁止的当口,却显出了最真实的一面,有不少方阵走着走着就散开来,有一部分停下了,有一部分却还在走。
而等到那两边发现了对方动静不一致之后,这时候听的就不是军令,而是一个自己内心当时的想法、另一个便是什、伍长官的喝令。
于是就看到停下的又跑了起来,走了的停下来又要往回走,而有些还夹杂在二者中间,于是整个队伍乱七八糟的。
虽然总体的阵型还勉强在维持着,但是局部却有许多“漏洞”。
这一幕让朱三生看着脸黑,却叫城楼上吴耎等人看得乐了。
自从收到黄巾大军压境的消息,这倒是他们大部分人第一次流露出笑意。
起码这能够说明,敌人并不是那种真正的精锐兵马,统帅也难说是精英,根本做不到对这两万人的有效掌控和指挥。
汉初“兵仙”韩信有一句“多多益善”,越是能够将人数众多的大军指挥调度得当的统帅,水准自然越高,而韩信统领的可是十万、百万大军。
这两万兵马在面前,就是小菜一碟。
不过本身黄巾贼这些渠帅、统领本身就大多出身在底层,又能够真正有什么军事上的造诣,积累一点儿行军打仗的经验也就差不多了。
再多的阴谋诡计,终归还是要到战场上分个高下,这时候主帅的指挥能力就很重要了,在这点上敌军人数虽多,却未必占优势。
不过也就仅此而已了,对方或许足够菜,但朐县这边也并没有好到哪里去。
然后当渠帅朱三生让人摆好战鼓,重重敲击起来,那些一时失去了方向和指令的黄巾兵卒们就又重新找到了目标,那就是直接往前冲。
朱三生没有那个耐心去慢慢协调,而且真要那样也只是继续给对面看笑话,他的解决办法简单粗暴,就是直接出兵,将混乱引导到另一个方向去。
这未尝不是一种经验积累的智慧,不过刚开始一直维持方阵步行酝酿出来的那种气势就被这样毁了,给朐县这边的压力也立刻轻了许多。
但他们面临的仍然是两万人的攻城,黄巾军推出了一排排云梯,而后中军、左右两翼同时发起了进攻,因为朐县城墙较窄,他们甚至不得不汇聚到一起来,人数上看起来更多,视觉效果也更强。
城楼上不只是吴耎,许多人都没有亲眼看过这种场面,而这时候吴耎已经缓过神来,倒是其他人反倒是在发愣,似乎有点被吓到了。
https://guangyinzhiwai.com/book/65859/267356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