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平凡的明穿日子 > 第三百六十四章 劝进

第三百六十四章 劝进

整整一天,徐灏陪同朱高炽连续召见右军都指挥孟善及儿子孟瑛,都督佥事王忠、中军都督佥事张武、后军都指挥陈厚、前军都指挥徐忠以及李远、郭亮、房宽、徐祥、唐云等大批主要将领。

值此群龙无首的时期,朱高炽因身在京城,有着无可争议的继承身份,加上徐灏朱能张玉等大将的鼎力拥护,以上将领很快都当面表示效忠于燕王世子,各自返回军营稳定军心。

紫禁城内数座宫殿烧成了一片残桓断壁,宦官禀报说皇帝和皇后嫔妃及其儿女都烧死了,太子朱标的其他三个王子被陆续找到,平安无事。

至于其中到底有没有朱允炆的尸骨,此时已经根本不重要了,就算只身从密道里逃脱,没有带着重臣以及国玺等证明身份之物,已然等同于放弃了皇帝之位。

大抵事实真相是朱允炆一家人被太监出卖,燕王死士第一时间进宫把人给控制住,关闭宫门纵火焚烧,对外则模凌两可的宣称皇帝[***],故意露出破绽或许那不是本人。为何?不如此朱棣怎能继位当皇帝,怎能免去杀侄之恶名?是以有意留下了千古之谜。

不管如何,朱允炆的妻儿确实是已经丧身火海,皇帝或死或逃下落不明,即使燕王不幸遇难,但燕军大局已定。

陈瑛开列出了歼臣榜,共二十九位大臣,徐灏没有阻拦。当晚移师北临长江的龙江安营扎寨,派出将领带兵控制京畿各大交通要道。

暂时燕王的死讯被严密封锁,最先前来表示投降的乃兵部尚书茹瑺,建文朝茹瑺遭到黄子澄的排挤,早已心怀不满了;接着赶来的是吏部侍郎蹇义、户部右侍郎夏元吉等大小官员,往后前来的官员越来越多,都被软禁在了军营里,不许回家。

其中被列入歼臣榜里的郑锡、黄福、王钝、尹昌隆等人也心情忐忑的前来请罪,自称被歼臣所累,茹瑺李景隆等人遂帮着求情宽免。

对那些仍然抗拒不降之人,陈晖又开列了第二批歼臣名单,徐灏暗道果然恶人自有恶人磨,暂时放任陈瑛对朱高炽大表忠心,全力以赴的扫清障碍。

这一批一共五十余人,消息传出去后,黄子澄等人被张辅带人抓捕,前来投诚的官员更多了,而不愿效忠燕王之臣也大多被下狱,燕军得以逐渐牢牢控制了整个京城。

大批迎附官员被滞留在了军营,渐渐发觉气氛有些不太对劲,不说没见到燕王现身,为何将士们神色肃穆间隐隐有些悲愤呢?但徐灏严令不许消息外泄,被隔离的官员们茫然不知。

很快最无耻的一幕出现了,文臣们迫不及待希望燕王早即帝位,纷纷就地砚墨书写起奏章来,绞尽脑汁的把劝进文章写得花团锦簇,唯恐落了人后,一个个完全忘记了惨死的建文皇帝,这样大家伙就都成为一代开国元勋。

六月十四曰,诸王及文武官员纷纷上书请求朱棣即位,姚广孝当众说道:“千岁有感于皇侄身死,悲痛欲绝,因此不便出来。命下官前来回复。

王爷亲口言:“予始逼于难,不得已以兵救祸,誓除歼以安宗社,为伊周之勋。不意孺子无知,自底亡灭。今奉承洪基,当择有才德者,顾予菲薄,岂堪负荷。”

在场之人谁不知道此乃故作谦虚?接着群臣进一步劝进,诸王及文武群臣朝着大帐苦苦叩头。

周王拿着大臣们商议出来的文章,朗声道:“天生圣人,为社稷生**,今天下太祖之天下,生民者太祖之生民,天位岂可一曰而虚,生民岂可一曰无主?况国有长君,社稷之福,殿下为太祖嫡嗣,德冠群伦,功施宇内,威被四海,宜居天位,使太祖万世之洪基,永有所托,天下生民,永有所赖。不宜固让,以孤天人之心?”

这一番说辞与其是奉劝朱棣,还不如说是做给天下臣民们看,恭维朱棣是圣人,是太祖嫡嗣,正所谓“国有长君,社稷之福”,总之把前太子的三个幼子继承权全给排除掉了。

按照中国封建王朝的虚伪姓,这次劝进只能算是初劝,自然代表朱棣的姚广孝故作不同意。

因天气炎热,没法长时间的拖延下去,徐灏暗中授意大家伙继续加把劲,当晚燕王府诸将一起进表上劝。

第二天一早,诸王与文武群臣再一次相继劝进,这次由诸王做了一篇洋洋洒洒的文章,‘朱棣终于点头答应了’了。

当晚一身孝衣的朱高炽在所有人的惊愕注视下,悲痛的宣布道:“父王因痛感建文皇帝身死,乃至旧伤复发,龙殡于天了。”未完待续。

已启用最新子站:请大家牢记新域名()并相互转告,感谢支持。>

https://guangyinzhiwai.com/book/71630/27655856_2.html

本站地址:guangyinzhiwai.com
最新小说: 穿越时空之铁血战魂 猎击三国 妖孽歪传 钢铁雄心之舰男穿越记 臣权 女配修仙记 一品萌宝痞妃娘 战争领主 天道殊途 大清兴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