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2章 风雨欲来
索马联盟在米国疾风骤雨般的多维度打击下顽强屹立,虽然遍体鳞伤,但核心架构未被撼动,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胜利。
然而,这场较量远未结束,只是从明火执仗的正面冲突,转入了更复杂、更考验耐力和智慧的战略相持阶段。
就在叶柔、叶眉和杨三在非洲前线苦苦支撑时,一股更深沉、更庞大的力量,开始在全球棋盘上悄然调动。
这股力量的源头,并非直接来自台前的军垦城或战士集团,而是源于叶风——这个始终蛰伏在幕后,看似按兵不动的真正棋手。
他一手创建并经营的“未来进步党”及其紧密盟友网络,其影响力早已渗透到全球金融、科技、能源和传媒的毛细血管之中。
叶风深知,与米国这样的霸权进行纯粹的地缘政治对抗是下策,必须从体系内部进行撬动,用米国赖以生存的规则,去反制米国本身。
他没有亲自出面,甚至没有直接联系他在非洲的妹妹们。一切指令,都通过未来进步党高度加密的内部渠道和其核心智囊团“战略前瞻委员会”发出。
指令的核心只有八个字:“体系内破局,多点施压。”
米国依靠米元霸权和金融制裁大棒,未来进步党及其盟友则利用全球资本对利润的天然追逐和金融市场的复杂联动性发起反击。
首先,一批与未来进步党关系密切、但股权结构极其隐蔽的大型对冲基金和投资机构,开始在国际外汇和债券市场上进行一系列精妙操作。
它们并没有直接攻击米元——那无异于以卵击石——
而是将目标对准了那些在制裁索马联盟过程中跳得最欢、对米国政策亦步亦趋的几家大型跨国银行和国防承包商。
通过散布经过精心筛选的“负面研究报告”(内容涉及这些企业的潜在合规风险、过度依赖政府合同、技术瓶颈等,半真半假,难以证伪),结合精准的做空交易,这几家公司的股价在短时间内经历了剧烈震荡。
虽然不至于伤筋动骨,但足以让它们的董事会感到肉痛,并开始内部反思。
为了完全配合政府一项短期内难以看到彻底胜利的海外战略,而承受不必要的市场风险和股东压力,是否值得?
同时,与未来进步党有千丝万缕联系的几家欧洲和亚洲金融机构,开始“悄悄”地、以“人道主义”或“基础物资贸易”为名,为与索马联盟的贸易提供有限的、非米元的结算通道。
这些通道绕开了swIFT,利用了区域性的清算系统甚至区块链技术,规模不大,却如同在密不透风的制裁墙上凿出了几个细微的透气孔,让索马联盟得以喘息,维持最关键的物资输入。
索马联盟及周边地区蕴藏着米国某些战略产业所需的关键矿产资源(如钴、钽、稀土等)。
未来进步党影响下的全球主要矿产贸易商之一,“环球资源伙伴公司”,突然宣布因“矿区基础设施遭遇不可抗力”及“物流路线调整”,暂停向米国某几家高端制造业巨头供应特定等级的稀有矿产。
这一举动立刻在相关产业链引发涟漪。
虽然米国可以通过动用战略储备或寻找替代来源应对,但短期内的成本上升和生产节奏被打乱是不可避免的。
更微妙的是,这家贸易公司给出的理由冠冕堂皇,让米国政府很难直接指控其政治动机,只能吃个哑巴亏。
与此同时,未来进步党盟友控制下的新能源企业,加大了对东非地区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项目的投资和技术支持力度,帮助索马联盟降低对传统能源进口的依赖,增强其经济韧性。
这些项目被包装成普通的商业投资和绿色发展合作,让米国难以用政治理由阻拦。
未来进步党旗下的媒体基金和合作智库,发动了一场全球性的舆论攻势。他们不再仅仅为索马联盟辩护,而是将议题提升到更高的层面:
·“全球经济治理多元化”:大量分析报告和评论文章指出,米元单一霸权体系已不适应多极化世界的发展需求。
easu等区域性结算机制的探索是历史的必然,米国的过度反应暴露了其维护霸权的不自信和自私本质。
·“制裁滥用与全球供应链安全”:通过详实的数据和案例,揭示米国长臂管辖和金融制裁如何破坏全球供应链稳定,损害包括米国盟友在内的各国企业利益,引发国际商界的普遍担忧。
·“非洲崛起的新选择”:巧妙宣传索马联盟在基础设施建设、公共卫生、教育普及等方面取得的成就(避开敏感的政治体制宣传),将其描绘为非洲自主发展的新希望,吸引了不少非洲本土知识分子和中产阶层的好感。
这些舆论攻势不再局限于非洲或亚洲,而是直接打入欧米主流媒体和学术圈。
通过当地有影响力的学者、前政要和专栏作家发声,形成了不小的声浪,在一定程度上牵制了米国国内进一步升级制裁的舆论空间。
未来进步党利用其遍布全球的政商网络,积极游说米国的主要盟友,特别是欧洲国家。
游说的核心论点是:过度追随米国制裁索马联盟,只会将非洲市场拱手让给其他竞争对手(暗示毛子国和华夏)。
且无助于解决非洲发展的根本问题,反而可能制造更大的动荡和难民潮,最终殃及欧洲自身。
在一些关键议题上,如气候变化、公共卫生等需要全球合作的领域。
未来进步党影响的非政府组织和专家团体积极与各国政府合作,巧妙地将合作与对非政策的“灵活性”挂钩,软性地为索马联盟争取了一定的国际活动空间。
未来进步党及其盟友发起的这场“体系内”多线作战,虽然无法迫使米国取消对索马联盟的全部制裁,但确实显著增加了米国维持制裁的成本和内外压力。
米国政府内部开始出现分歧,一部分务实派官员认为,对索马联盟的“极限施压”策略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反而让米国陷入了消耗战,且在国际道义和商业利益上有所失分。
经过一系列幕后磋商和激烈博弈,米国政府最终在某些方面做出了不情愿的妥协:
1.人道主义豁免:默许了部分涉及食品、药品和人道主义物资的贸易通过非美元渠道进行,避免造成大规模人道主义灾难而承受国际指责。
2.项目特定豁免:对索马联盟内一些具有明显民生效益、且由第三方(如联合国机构或中立国企业)参与的基础设施项目,给予了有限的制裁豁免。
3.降低调门:官方层面不再频繁高调抨击索马联盟和easu,舆论攻击的强度有所下降。
这些妥协看似微小,但对于在困境中挣扎的索马联盟而言,无疑是雪中送炭。
它意味着最危险的封锁阶段过去,联盟获得了宝贵的喘息和发展窗口。
挺过米国制裁风暴后,索马联盟名声大噪。
东非乃至整个非洲大陆许多饱受经济依附、基础设施落后之苦的国家,看到索马联盟在强权压力下不仅没有崩溃,反而在自主发展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纷纷投来敬佩和向往的目光。
easu虽然未能国际化,但在联盟内部及与周边国家的贸易中,使用率大幅提升,信誉逐渐建立。
联盟提供的安全保障、基建互联互通、以及相对公平的资源合作开发模式,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
一时间,申请加入或寻求与索马联盟深化合作的国家络绎不绝。
https://guangyinzhiwai.com/book/19909/311786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