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 百鬼夜行
景朝与宁朝城池风格迥然不同。
宁朝楼阁严谨规整、精巧华丽,斗拱多有旋子彩画,画着吉祥草、海蔓、葡萄、山水。景朝楼阁则豪放雄健、气势恢宏,斗拱只有朱红色,瓦永远都是黑色。
若说宁朝的楼宇像是江南来的文人书生,景朝楼宇便像是执戈的甲士,刀刃上带着血。
但是对张夏、小和尚而言,最紧要的是,这白达旦城要比宁朝城池森严的多。
若他们在宵禁前还没抵达节堂、没见到姜显宗,只怕会被乱刀砍死。
夕阳下,暮鼓声中。
张夏与小和尚低头走在街上,小和尚听着鼓声紧张问道:“还有多久宵禁?”
张夏平静道:“还有三百二十一声。”
精准,无误。
小和尚又问道:“那你知道节堂在哪吗?”
张夏又回答道:“知道。”
小和尚微微一怔,他没想到张夏竟知道这白达旦城的布局。
张夏没有理会小和尚,而是抬头看向远处望楼,复又低下头去。
白达旦城中立着二十四座望楼,望楼上有弓弩手巡视四方,每座望楼之间以旗语、鼓声、灯光联络。
望楼下是“武侯铺”。
这武侯铺平日是岗亭,乃是维系治安、救灾灭火之用,里面少则五人、多则三十人。
一旦望楼上发现敌情,里面的“武侯”立马冲杀出来,随望楼旗语、灯语围杀。
暮鼓声将尽,还有八十二声。
张夏奔着城中某处赶去,她心里数着鼓声。鼓声像是夕阳的余晖,也一同落在城外的远山之后。
白达旦城的行人匆匆,生怕鼓声敲完了自己还没到家,张夏与小和尚在其中赶路也并不突兀。
可当最后一声鼓敲尽,街上已经没了行人。
空空荡荡的长街上,只剩下他们俩,格外突兀。
张夏正要不管不顾的往前走,却见望楼上响起两声清脆的鼓声,咚咚!
望楼上的武侯毫不犹豫的搭弓引弦,一箭朝她射来。
这白达旦城里的宵禁之后,竟是不问缘由、不问身份,但有鼓声尽而不归家者,格杀勿论!
羽箭凌空射来。
张夏拉着小和尚在长街急停,箭矢与她擦肩而过,钉在面前的夯土地上,箭杆嗡鸣。
望楼上的武侯见一箭不中,并不再搭箭,而是敲起急促的鼓声。
张夏听见望楼下的武侯铺里传来密集脚步声、甲胄声、喝骂声,她心中思忖是否该拿出使臣腰牌证明身份。
可她想起捉生将与夜不收的密谋,还有城门处松懈的盘查,当即按下心思。
张夏对小和尚低喝道:“快走!”
两人拐进小巷发足狂奔,身后是汹涌的喊杀声。
张夏在一条小巷低喝一声:“左边。”
小和尚跟在后面喘得上气不接下气,却发现,自己跟着张夏很快便脱离了先前那座望楼的视野。
张夏似乎对白达旦城格外熟悉,像是精心研究过这座城池的舆图一般。
可还没等小和尚松口气,另一座望楼上的武侯手持一根长长的铁杆,将一盏孤零零的白灯笼挂在房檐下的铁钩上。
这灯笼不是为了照明,而是挂在他们逃离的方向,所有附近武侯倾巢而出,顺着灯笼的指引追来。
城内二十四座望楼排布极为巧妙,不论他们跑到何处,总有望楼能看见他们的踪影。
灰暗的白达旦城里,一座座望楼上挂起的灯笼像是璀璨的星星,清晰标记着他们走过的路,宛如天上的北斗七星图。
张夏犹有余力,可她回头看向小和尚,已经喘得快死了一样。
她低声问道:“你没事吧,不然我引开追兵?景朝崇佛,你亮明佛子身份想来不会有事。”
小和尚喘得说不出话,却挥手让张夏继续带路。
张夏不再多言。
她站在一条巷口,思索片刻:“右转。”
正当她带着小和尚拐进一条小巷时,一道雪亮的刀光迎面泼来。
是埋伏在此的景朝武侯。
张夏侧身闪躲,指尖一缕剑气弹指而出。遮云剑气没有伤人,而是击打在刀柄上,震飞了武侯手中的朴刀。
武侯惊退:“先天行官!”
张夏接住震落的朴刀,抵在对方脖颈,押着对方向巷子外冲去。
可武侯悍不畏死,饶是刀架在脖颈上,依旧高声怒吼:“在这里,杀!”
https://guangyinzhiwai.com/book/77905/31177410.html